文化线路 世界遗产 名城胜迹 名城文化 经典旅游

      文化线路
 
      世界遗产
 
      名城胜迹
 
      名城文化
 
      经典旅游
 
文化扬州的古祭坛:文昌阁
发表日期:2009/2/23 10:05:20   阅读:3006次

                                              包继林 青 石
    建筑是人类最古老的创造,是最能反映不同文化的。不同的文化体系,会产生不同的建筑风格。外地来扬旅游的人看到位于扬州市区中心的文昌阁,都会有不约而同的共识,这文昌阁多像北京的天坛啊!扬州的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阁建成后十年,被一场大火焚毁,于1596年重建,北京的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20年),后也焚于火,后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两相比较,扬州的文昌阁比北京的天坛只不过晚了六十来年,无怪乎它们的建筑风格是一脉相承的。
  要说文昌阁的来历,这还得从朱元璋做皇帝说起。朱元璋这个文化水平不高的皇帝,在即位后为了加强他的皇权统治,大力提倡读四书五经。建国之初,他就在京师设立国子监 ,国子监学生的功课主要就是读四书五经。洪武二年(1369年)又在全国设府、州、县学及阊里私塾,规定用孔子所定经书教诲诸生,勿以仪、秦纵横坏人心术。皇帝一声令下,地方官闻风而动,当时的扬州知府周原福就按宋、元旧规在城内汶河之西儒林坊地方重建扬州府学。明弘治九年(1496年)扬州府又在汶河上建了一座直达府学的“文津桥”。明万历十二年经两淮巡盐御史蔡时鼎发动在桥上就建了这座文昌阁。阁名“文昌”,是颇有来历的,当时堪舆论者认为“文昌”是“文曲星”的本星,《史记天官书》云“斗魁戴匡六星的总称曰文昌官”,认为它是吉祥之星,能主宰功名,是禄位之神,历来都被人们崇祭以求得功名。过去在文昌阁上悬有一方“邗上文枢”的匾额,是供着所谓“梓潼帝君”的。这位“梓潼帝君”却另有一番来历,据《明史·礼记》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籍记载,“梓潼帝君”是道教的神名,是主审功名禄位之神。此人原名张亚子,一名恶子,居蜀七曲山(今四川梓潼北),仕晋战死,后人立庙为念。唐、宋时屡被封至“英显王”,元代仁宗延三年(1316年)被封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遂与文昌合而为一,称为“文昌帝君”。道教理论指出玉帝命梓潼掌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所以“梓潼帝君”或“文昌帝君”成为主审天下文教之神灵,读书人都要向它顶礼膜拜。文昌阁之建成就作为供奉“文昌帝君”最适合的场所,“邗上文枢”云云,就是说他掌握着古邗城(扬州)的文风命脉。明万历五年与人同修《通州志》的诗人朱当世在《文昌阁成,顾益卿有作见示,次韵奉答》中曰:“新阁巍峨水上浮,参差碧瓦添清流。星分楚地临牛女,位逼徽垣接风楼。司马胸罗供列宿,雕龙首唱即千秋,持等白首谁云苦?莫问沧桑第几筹”。经专家考证,诗中的“司马”是指唐代著名的道教天师“司马承祯”,此人字子微,号白云,谥真一先生,河南人,是一位受到过武则天、睿宗、玄宗等召见过的道士。诗中的“筹”指的是道教的“卜卦”,这首诗显然有歌颂扬州文昌阁供奉道奉道教神处于风水宝地之意,并对道士司马承祯忙于为人占卜功名幸旁慰问之情,也可以说是对道教天师“司马承祯”的表彰。
  文昌阁为什么会成为表彰道教之阁,而作为一种古代政教合一政权统治人民的象征?这涉及到明代嘉靖、万历二位昏庸的皇帝,因为据明史载这二位皇帝从不热心上朝议政,痴迷道教,狂热追求长生不老,成天在宫中嬉戏占卜度日。上有所好,下必胜焉,把文昌阁视为一座供奉道教功名利禄神的祭坛,就顺理成章的了。在万历年间国家财政桎梧的条件下,筑此祭坛以弘扬皇命当然不算过份,从阁成后文人登坛游览发出的感慨中可以得到证实,如明代诗人朱当世在《登文昌阁》 的诗中说,虽然此阁建成“文帝北斗临南国,王气东方控上游,慢卷登山光脾睨,烟开晴色接瀛州”,但是“要知此阁重战后,破尽黄金满目愁”。清代诗人王孙骧在《文昌阁看桃花》一诗中说:“人偕少长诗篇盛,地接宫墙气象华,醉罢不愁归路晚,隔汐灯火是贫家”,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建筑文昌阁的幻想和现实交织的矛盾。
  文昌阁的建成,对提高古扬州文化品位是有作用的。古代文人雅士游览扬州无不都以登阁一游为块,并留下一些动人的诗篇,如清代诗人阮充(1826—1892年)在《早夏过文昌阁》诗中说:“瑞启图书崇王祀,分奎壁镇扬州,茭蒲夹岸飞苍鹤,藤蔓当阶卧紫虬,敢说各心销却尽,夕阳何恨独登楼”,徐丰僧在《登文昌阁》诗中说:“烟笼村远近,月涌海迢遥,向晚云封树,倚楼人唱箫,是谁动酒兴,听说解金貂”。信仰佛教精通医术的康熙时代诗人陈宁余在《文昌阁即景,兼祝僧寿》的诗中说:“嵯峨杰阁出城头,极目烟花春水流,带雨人家种蔬菜,隔堤杨柳系渔舟,风帆隐隐窗间落,塔影层层苑外浮,羡尔山僧消永劫,蒲团坐老不知秋”,这些诗歌把当时文昌阁周围的景色描绘成一片水乡扬州的田园风光,和现在文昌阁的周围的景色已有隔世之感了,说明古扬州的面貌已经变得不可辨识。
  文昌阁本是建在一座砖结构的拱形桥上,在桥上增建一座三层高的楼阁,无论从设计到施工和在平地操作不同,其难度比在平地上建筑高,这说明我国明代的建筑艺术,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阁有三层,高度2425米,阁檐三重,上盖筒瓦,阁檐均成园形。园形,和北京天坛一样,在当时我国建筑楼阁技术中占重要的支配地位,园形,在古代欧州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是最美的图形,园形成为整个建阁建筑和谐统一的因素,也是我国古代“天园地方”宇宙观的直接反映,所以文昌阁每层都用腰檐匝成园形,成了三重檐攒尖顶的外观,底层用砖墙封围,四面开园形门,二、三两层各面均置木制窗格,每层向内收,且收度大,故外形有稳定感,至于阁下的石级台阶则是现代的补充设施。到解放前,文昌阁下的河道已被淤塞,1952年填旧河改辟为宽阔的马路,文津桥也变成了平坦的广场,文昌阁矗立广场中心,其古色古香的气息特别吸引外地来扬的人,莫不留连仰首观望。现在文昌阁的塔尖,与其说是一个胡芦项,还不如说是白塔的造形更恰当,尖顶上装了一个现代化的红色的大灯泡,每逢喜庆节日,阁上华灯齐放,光耀数里,是扬州市现代亮化工程的一座标志建筑。晚间在文昌广场上闲游,已成为一道现代扬州旅游的亮丽风景线,但不会再有莘莘学子前来祭拜以求功名了。
                                                                     (作者单位:泰兴市口岸中学)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