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线路 世界遗产 名城胜迹 名城文化 经典旅游

      文化线路
 
      世界遗产
 
      名城胜迹
 
      名城文化
 
      经典旅游
 
法海“开山得金”等传说探赜
发表日期:2009/3/16 9:47:32   阅读:4918次

裴伟


    “白蟒化龙旧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这是北宋宰相张商英题于镇江金山裴公洞(今名法海洞)的两句诗,裴公洞供奉的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又叫开山裴俎,是金山寺开山第二代祖师(志书称为“唐开山第二代沙门裴头陀法海禅师”,第一代是“唐鉴大下三世沙门灵垣禅师”)。
    裴“开山得金”发生茌中唐,其记载却不见于晚唐枝玉叶人笔记,最早见于南唐应之和尚的《头陀岩记》:“金山昔名浮玉,因裴头陀江际获金,贞元二十一年,节帅李倚奏闻踢名金山”。北宋的《元丰九域志》《祥符图经》等有“获金于水隘”“寺起于唐之裴头陀”等同类记述。当时人曾殴纂辑的《澜州类集》,序言用“焦庐、裴岩相望于西江之中”分别指代“焦山”“金山”。范仲淹还写过《送识上人游头陀岩》,黄庭坚在《金山怀古》有“裴公托迹开神秘”的感慨,说明“开山”之说在北宋已广为流传。
    核之史书,贞元二十一年(805),李倚此年确在镇江(当时叫润州)任镇海军节度使,尚未叛乱,也说明金山佛教的真正繁荣还是到中唐“开山”以后,与唐诗中出现具体描写金山寺的作品时间吻合,当然金山之盛肯定和开元二十九年(737年)江北伊娄河的开凿带来“京口(镇江)——瓜洲”段空前繁荣有关。
    裴头陀这位高僧,不是镇压白娘子的法海,他是—位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式的拓荒者,理应受到后世的尊敬。一些镇江地方文献如《嘉庆丹徒县志》却说裴头陀就是法海和尚(一称“古德法海禅师”),说成是“眙里素”的“贵族子弟”——唐朝宰相裴休的儿子,“生而胎索,颖异不群,唇河东相国休之子也,行头陀行,精炼形神,清斋一食,休作文送子出家”,甚至还有言之凿凿的裴休庐山《送子出家诗》“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该说看经念佛依师敦,苦志修心报四恩。他日自能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还有一首“江南江北鹧鸪啼,送子茫茫出虎溪。行到山穷水尽处,自然得个转身时”。1935年出版的高鹤年《名山游访记》正编第一篇记录了作者光绪十六年游黄山获两老僧开示“裴相国送子出家故事”,并引用上二诗(16页,江苏省佛教协会1986年重印),1948年问世的水青《京口漫笔》也大致相同(45页,京江出版社1948年)。这一律、一绝《全唐诗》均未收录。可见很不可信。笔者认为上引诗浅俗,也绝不像宰相手笔(史载裴休“善为文章,长于书翰”),也是存在明显疑点的。
    因为裴休在贞元二十一年不仅还没有位极人臣,而且只有22岁(休生于贞元七年,公元787年),怎会有个闯荡江湖的成年儿子?新、旧《唐书)以及〈裴氏族谱》均记载裴休儿子叫名弘、?,两子又生孙。因此明清以来方志、笔记的叙述是基本不可靠的,完全是攀龙附凤——因为裴休家世代奉佛,休尤深于释典(佛教经典),内心十分佞佛,中年以后与身蒹华严、禅宗两派传人圭峰宗密友善(如出名的“柳体”名碑《玄秘塔》即是裴撰文,柳公权书写,碑文记述高僧行谊),赞宁在《高僧传》卷六《宗密禅师传》中说:“有宗密公,则有裴相国,非相国曷能知密公”。裴休又有著作《劝世文》,与南宗禅关系密切,裴休不仅自己对禅宗有造诣,且利用其特殊地位成为名副真实的“外护”。(参见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405页,中田社会科学出版社),他在佛教禅宗的地位极高。特别在南方(包括信仰佛教的民同社会)影响甚大。后世湖南益阳、浙江嘉光等地建有裴公亭,传说也较多。江西九江、南昌和安徽宣城一带也是裴休经行之处,他曾在会昌二年(842)到洪州(今南昌)任刺史,师从禅宗的重要人物——也是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的老师黄檗希运,裴赠黄檗“千徒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的名句传颂人口,而且禅宗掌故中有一段希运用“古德即裴休,裴休即古德”猛喝顿悟启发裴休“即心即佛’的理论。同时黄檗寺也是唐宣宗李忱登基前的出家之所,在寺里李忱以“溪涧岂能留得处,终归大海作波涛”与希运禅师联对成为佳话。裴休还记录整理成《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语录》等重要禅宗典猎。
    因此,笔者认为:裴休是作为佛教南宗禅南岳怀让一系黄檗希运最主要的俗家弟子,不过分地说裴休也可算是临济宗的“开山裴租”。
    江西庐山多“裴休题寺塔诸额”(米芾《诗防录》)。顷阅《庐山志》有一段:
    “予(裴休)自右辖出镇钟灵,秘监家兄不忍远别,函见宰坐求替,遂得回赴江西,时也,荐福大德显公禅师上首言归东林,亦获结侣,道路陪游,每承清论。今过寺因留题诗一首,麟台朝士辞书府,凤阙掸宗出帝京,旧到双林亲慧远,行过五椰谒渊明。白衣居士轻班爵,败口高僧口口情。引得病夫无外想,二心师事口口口。”(裴休《庐山记》,民国重印《庐山志》620页)。
    从字里行间看,有一点裴俦(裴休长兄)送弟远游奉佛的意思。笔者认为以上这些都是叠合庐山送子出家故事的因素。
    隋唐时裴姓是影响力很大的望族,裴氏有世代唐官相护奉怫教的传统,加上受世风影响,著名宰相裴沐、裴度(765—839)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如裴度曾同道于径山道钦,执弟子礼(见《名山法喜志》卷二、《佛法金汤编》卷九),宰相裴?(?一810)的儿子叫“裴处休”,名字仅比裴休多一字,处休“少嗜天竺法(佛法)”,“虽宰相子,顾轩冕如缨罗耳。由是自并州掾肆志丘樊,灰心名利。绳荤茹,读佛书五纪。君子以为难”。(见《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处休好像有做苦行僧的夙慧。事实上其父裴?本人也是颇有“慈悲心”的名相,润州李倚叛乱平息后,他建议将“逆人”的资财塌镇江等6州的浙西百姓,代一年的“租赋’,肯定受到百姓的好感和爱敬(参见《新唐书》)。另外,上文所提的裴休“不为俗情所染”“乞食歌姬院”的典故被苏轼写进与金山住持佛印和尚的唱和中(“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见《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借助“东坡留带’的佳话而加剧流传。因此来看,有关”开山得金”的以外法海、裴休的传说故事肯定是明清以来文人敷衍叠合唐代裴氏诸人的逸事而且来的,当然也与金山寺院的兴衰变迁相关,可能是后世想籍此扩大影响,借此提高金山知名度,凸现金山山门在临济宗乃至禅宗的“首刹”地位。而《送子出家诗》在江淮地区民间流传甚广,如有与唐朝另一宰相房官有关的故事,情节略同(见《江都文史资料选编》第3辑,凄露《宜陵投子寺》)。
    无独有偶,唐朝另外也有一位裴头陀,在福建根据《延平府志》:“裴头陀尝以铁履渡江,来居摧橱山,剪荆棘,结草庐,趺坐其中。多有异行.座删石窍日涌米二升,以赡之。客至则塔。今窍尚存。后人凿而太之,米不复出矣。”民国《福建高僧传》也收录头陀事迹,这位头陀不知何方来客,他和镇江裴头陀一样,是不畏艰险.奋力开拓的传奇和尚。开山精神也可以说是后世人生生不息的动力吧。
    至于法海,与裴氏毫无关系,他是唇鹃盛、中期的另一高僧,镇江地区人,姓张,北宋赞休的《宋高僧传》专门有他的传记,记为“丹阳张氏子”,在镇江南山鹤林寺出家为僧,并与同时代的书法家颜真卿、茶圣陆羽有交往。通晓文字学,是学者型和尚。但与金山无直接关系。
    震华法师遗稿《中国历代佛教人名大辞典》收录福建“唐僧裴头陀”(91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只字未提金山“裴头陀”,《辞典》“法海”辞条除介绍鹤林寺“法海”外,另称“金山法海”“据新《金山志》载为相国休之子也”,编者震华法师是近代杰出的佛教史家,江苏兴化人,有“僧中马迁”之誉,他曾在镇江竹林寺出家,在宝华山受戒,游历过金山等地,《中国历代佛教人名犬辞典》是他的毕生力怍,此处颇见震华的治学严谨。
    裴头陀事迹或有“附会”“移植”,人物绝非子虚乌有。连山西闻喜(裴氏祖居地)《裴氏世谱》(清嘉庆版)也将这位“头陀相会”收录纪念(卷十二事录)。他是金山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正如明代文学家陆求可所感慨的“自古至今,山湮没不彰者,何可胜数,则必附其人而后名益彰也。金山得裴头陀之金,焦山得焦先生诏不起,金焦之名始著。”(《华山游记》),真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金山难忘裴头陀”!
    原载于《中国名城》2003年04期总第65期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