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论 前 沿

   名 城 专 家

   研 究 花 絮

   名 城 保 护
马里奥•博塔
发表日期:2009/1/19 15:55:33   阅读:2198次

  马里奥•博塔(MarioBotta)

  •1943年出生于瑞士的提契诺州门德里西奥(Mendrisio),年轻时曾边学习边从事实际设计活动。

  •1969年毕业于威尼斯大学建筑学院,

  •1965年在勒•柯布西耶的工作室参加威尼斯市立养老院的设计。

  •1969年与路易斯•康相遇,合作设计了威尼斯新会议厅工程中的展览会。

  •1969年,在威尼斯大学建筑学院毕业时,与主考官卡罗•斯卡帕相遇。※马里奥•博塔幸运的受到三位建筑巨匠的熏陶,据说,其中以对光的利用颇为精通的路易斯•康对他的影响最大。

  •1970年博塔在卢加诺开设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70年以来,在洛桑联邦工业大学以及欧洲、美国、拉丁美洲等多所大学从事授课、开设研讨班等教学活动,并在各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1976年被瑞士洛桑联邦工业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

  •1988年应邀担任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的客座教授。

  几何线条、中心对称、自然光线,是马里奥•博塔的惯用的三大建筑语汇。

  几何线条——作为博塔建筑特征的线条,构成鲜明的外轮廓和唯美的建筑风格,具有让人们记住该建筑的效果;作品中频频出现的窄缝,被认为是源自水滴的几何学设计;

  中心对称——“我的设计中的对称特征更是极为适合光线的射入”,博塔的住宅作品全部在屋顶的中央对称布置天窗;住宅以外的其他建筑也多在平面中心部位布置主要空间,以及做多种变化形式的窄缝,充分预示了博塔的那种恰似人体所拥有的中心对称式的设计;

  自然光线——博塔强调自然采光与内部空间的结合,“对于建筑来说离开光线也就不存在空间,正是光线创造了空间”,他会巧妙地利用自然光影塑造空间,令建筑物的每一个角落都凝固成诗一般的景色,构成令人震撼的视觉感受。

  博塔的建筑让人一看就可以感受到结构非常坚固,从外部到内部空间都尽善尽美地恪守着建筑本身应具有的使命。博塔的建筑,无论是住宅还是大厦,它们的存在都独领风骚。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1995年,是马里奥•博塔最早设计的博物馆,也是他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整个建筑外立面铺有红褐色调的面砖,有着巨大天窗的圆塔,像是把建筑物中央的圆柱体斜着切开一样,(自然光线从这里泻入建筑内部),仅在该圆柱体部分用黑白相间的斑马条纹来加以强调,完全对称的正里面洋溢着古典建筑中才能见到的那种沉稳情调。由于博物馆所处的地块三面被高层建筑包围,这使得他的作品在周围一群灰白色的物体中显得尤为突出。
  
  兰希拉1号楼,1985年,瑞士卢加诺,建筑位于都市街角处,角楼部位采用敞开式——除承重部分以巨型的转角柱的形式存在外,其余部分深凹进去,并垂直贯通几层,强调中心区广场的角色,转角处顶部的一棵树更加强调了这一形象。建筑单一的厚重体量上开有台阶形的洞口,外壁上可以看到斯卡帕式的建筑细部,无一不体现出对材料的感觉、对质地的考究和对节点的关注,由于红色砖墙饰面拼贴图案和方式的差异,承重结构被表现得非常明确。
  
  圆柱体独家住宅,士提契诺,运用空间结构表达了博塔的设计思想和娴熟的设计技巧,也是他的首次尝试。整个建筑就是一个圆柱体,青灰色的砖墙饰面和精细手工的拼贴、平立面对称的建筑形式、尾部扩宽的窄缝、屋顶中央对称布置的天窗。。。充分体现了博塔建筑特征——线条、对称和光。住宅地面上有三层,首层是入口空间,通过减法创造出灰空间,形成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过渡;第二层是白天的主要活动空间,供居住者享受个性化私人空间;最上层是夜晚的休息空间,天窗加强了人与天空的对话。

   请您先登陆或注册后再发表评论,用户名同中国名城论坛一致!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