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论 前 沿

   名 城 专 家

   研 究 花 絮

   名 城 保 护
格伦•默科特
发表日期:2009/1/19 16:08:42   阅读:1769次

  “在每一栋建筑中,我尽力去研究一些东西,比如光线、阳光、通风、景色、避难处、道路、安全等等。每一建筑都有帮助建立语汇的东西。”

  ————格伦•默科特(Glenn Murcult):平凡的2002普利策建筑奖得主

  格伦•默科特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人物,他的知名度远远超出了澳大利亚,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到北美都备受欢迎。1992年他被授予阿尔瓦•阿尔托奖章,成为获得这一罕见荣誉的世界上仅有的8位建筑师之一。现在他进入了建筑界的摇滚名人堂,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个荣获这项荣誉的建筑师。

  天赋、远见和责任感,加上对贯穿建筑艺术领域的人性和建筑环境的持续而重要的贡献,是普利策奖的获奖标准。因此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建筑师能被授予该奖。2002年的普利策奖授予格伦•默科特。

  默科特近年获得很多大奖,如美国的托马斯•杰弗逊奖章、丹麦的格林•频生态奖和丹麦另一大奖“形成差异”,亚太建筑的肯尼斯•F•布郎尼奖。当被问及此次获奖心情,格伦•默科特说道:“确实很令人兴奋。不承认这一点就是否认现实。在我长时间的生涯中只是在做些不足为人道的事情,在雷达都探测不到的高度超低飞行,然后就得到了一项世界大奖,这的确是令人惊奇的事。几乎就是‘小就是美’。而且出人意料。非常让人吃惊。”

  想象一下——获得这一如此受人认可的著名国际大奖的其他人有没有谁35年都是独立工作,且没有助手的,在他忙的时候甚至会把电话线从墙上拽下来!当然他不是一个孤僻的人,他很喜欢与人合作,但是他最喜欢单独的方式,这可以使他最大限度地控制他所做的。

  默科特的建筑远不是澳大利亚建筑的主流,但默科特却为世界、也以重要的方式为澳大利亚本身定义了当代澳大利亚建筑。从西希里这样一个注定被可怕的社会和政治系统所束缚的岛屿,默科特的那些建筑轻盈谦逊地立在那里,以一种最简单又本质的方式向四周的世界敞开。而西希里的另一些建筑是另一个世界的典范:那些坚固、阔大、昂贵的别墅像可怕的碉堡,对邻居充满了畏惧和不信任,也对西希里冷酷的社会风气作以明显地表达。而默科特的建筑轻松、简单,并且表达了文化的和社会的精神,那就是令人羡慕的偶然性并鼓励直接参与到环境中:安全,并不是靠砖墙来加固,那实际上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但绝大多数澳大利亚人他们通过空调调节气候,并且把自己的房子用格式化的图像包裹起来,他们因充满防范而丢掉一种自由而开放地拥抱周围环境的生活。

  默科特并不是在地方主义基础上设计,而是把理性作为前提,他的建筑物具有存在主义的品质:意识形态的基础、实验性的细微差别,一丝不苟的深入思考。他的建筑设计深入进了生活:每颗螺钉、每个螺帽都整齐排列,木材的纹理都很恰当,卫生设备的位置也非常好。默科特不允许有任何东西影响他对建筑洞察力的清晰性。他的建筑不受形式创作的驱动。它只是理性的。

  他的结构被认为是漂浮在景观之上的,或者用他最爱引用的西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话,‘轻轻地触摸着大地。’格伦•默科特的结构的重要性随着每一阶段的探究而不断提高。

  默科特总是试图发现更多的,从生态方面进行景观设计的途径,而且他似乎喜欢在那里,在色彩、在阳光、在不断变化,相互作用的自然因素中间。他的作品纯粹合理主义的:注重功能、对气候严格反映、任何部分没有多余,所有东西都适合其功能与美学本质。

  也许在默科特的建筑平面里可以看到密斯的特点仍然明显。“密斯仍然是我的良心所在。每个项目都以一种难以置信的混乱而复杂的方式开始;通过不断的工作,我尽力去发现那种本质——作为复杂性的另一面的简洁,而不是忽略复杂性的简单化”。

  默科特喜欢宽松的缺少,喜欢柔软的建筑,喜欢虚空的质量。“因为它可以有一种宁静。用巴拉干的话来说:‘在我看来,任何在设计时头脑里没有宁静的建筑作品都是一个错误——当宁静支配着欢乐时,才是根本。’”

  来自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对默科特建筑的评价是:“他设计的住宅很好地适应场地和天气。他运用不同的材料:金属、木头、玻璃、石头眼、砖,还有混凝土——而选材的首要原则是制造材料所消耗的能源最少。他利用光、水、风、阳光、月光来设计出各种细部,使建筑能对环境做出反应。”这也正是他的作品的普遍吸引力所在:精确、简洁和对客观场合的清晰反应。这种清晰性能够使任何地方的建筑师都能设想他们自己用同样的严谨和整体性,根据他们自己的场所、材料、实践和哲学要求来进行设计。

   请您先登陆或注册后再发表评论,用户名同中国名城论坛一致!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