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论 前 沿

   名 城 专 家

   研 究 花 絮

   名 城 保 护
何镜堂
发表日期:2009/1/20 10:20:50   阅读:2166次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首届国家“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1938年生于广东,1965年作为建筑系第一届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他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评议组成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何镜堂教授是一位在建筑创作,学术研究和建筑教育各领域成果卓著的设计大师。他长期从事建筑设计,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或复杂的工程80多项,获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3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金奖1项、铜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在学术研究上,他扎根岭南,提出以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及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者并重的建筑创作思想,出版专著《当代中国建筑师――何镜堂》,并在《建筑学报》等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促进我国现代建筑理论研究与探索。

  何镜堂教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研究生,现在在读的博士、硕士生30名,他不仅带出了一批思想敏锐、功底扎实的青年建筑师,又培养了设计院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合作共事的优良院风,成为在新形势下,具有很强战斗力的设计团队。目前正在设计中的多数项目均是投标竞赛的中选之作。如:浙江大学基础部新校园、南京邮电学院新校区、东南大学江宁校区科技园等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依托国家重点大学,有建筑学院为后盾,有多学科的科研成果的支持,因而具有令人称羡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近年来还与国外建筑事务年进行多个重大项目的合作,如八万人的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40万m2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等。在何镜堂院长的带领下,该院已成为全国享有盛誉的著名甲级设计院之一。

简历和主要业绩:

  何镜堂教授是我国一位在建筑创作、学术研究和建筑教育各领域成绩卓著的设计大师。

  在建筑创作上,他主持设计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中国市长大厦及大都会广场、深圳科学馆、五邑大学主楼、桂林博物馆、深圳宝安新城广场等十多项作品,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与强烈的时代感和文化气息,分别荣获国家金奖、部级优秀设计奖及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

  他主持设计的鸦片战争海战馆、东莞西城文化中心、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及京光广场等项目以构思独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获得好评。

  在学术研究上,他扎根岭南,积数十年建筑创作的经验,提出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者并重为代表的建筑哲理和创作思想,并在《建筑学报》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对推动我国现代建筑的创作和发展有 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博士导师,何教授把设计、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青年建筑师。由于他在建筑领域中的创造性成果和突出贡献,1994年荣获" 全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师论学

岭南建筑:两观三性

  何镜堂院士在长期的建筑创作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系统观点,就是"两观三性","两观"为整体观,生态观;"三性"为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以其大量的获奖作品为例,其两观三性的理论研究体现了如下特点:一是岭南特色。突出亚热带气候特点、人文和环境特征,以及在新意识、新功能、新技术条件下,如何创造岭南建筑的新风格;二是综合性,着重研究地域、文化、时代精神三者之间的协调、沟通和统一及其在建筑创作中的综合体现;三是实践性,倡导理论研究与建筑创作相结合,注重在创作实践中提炼和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建筑作品均有获奖和学术论文。

建筑创作:以人为本

何镜堂名言:我们应把社会的大效益放在第一位,建筑师应以整个社会为最大业主,这应该是每一个建筑师的追求。

  2002年12月,何院士获得我国设立的建筑师最高荣誉"梁思成建筑设计奖"时谈到,"一个建筑师首先要学会做人,建筑是为人而建的,一定要以人为本,建筑创作一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且建筑设计需要许多人的合作,所以一个建筑师要首先学会做人。"他认为建筑师要设计符合客观条件的建筑来满足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并在此功能基础上更进一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主观需求,创造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的美好空间,使人从建筑中感受到美与愉悦。

建筑师素养:综合思维和创新精神

  作为一个建筑师,既要有数学家一样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有艺术家一样的形象思维能力;既要懂得1+1=2的道理,更要学会1+1≠2的辩证思维方法,有时许多好的主意孤立起来看都很好,但叠加起来,不一定是好的。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各种因素作用下,建筑师懂得如何取舍决定创作的好坏。因而建筑师要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要善于在矛盾发展的事物之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创作形成的过程,正是设计各阶段不断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

  创新精神是建筑设计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要求建筑师具有永葆青春的创作灵感和创新思维,要有不断自我否定的气质,要重视原创性思维的培养。

  提起何镜堂,也许很多广州人并不熟悉,但是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和市长大厦这两个建筑,在广州却是家喻户晓。本文的主人公--何镜堂先生,就是这两个建筑物的设计师。

  春日的午后,在位于华南理工大学教师住宿区的创作室内,何镜堂先生向我们侃侃而谈他的建筑哲理和创作思想,他的创作设计之路,他的作品和感悟。屋外暖风习习,室内如沐春风。大师谦和平易的音容笑貌,严谨细致的谈吐表达,就像岭南的建筑风格,通透、朴实、自然。

  何镜堂先生于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东莞。少年时期的兴趣和爱好使得何先生高中毕业后1956年考进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建筑学系,师从我国老一辈著名建筑学家和岭南园林建筑创始人夏昌世教授,并跟随导师从事岭南园林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调研工作,对中国传统园林、江南园林和广东四大名园及粤东园林进行系统的调查实测,为他日后从事岭南建筑研究奠定了基础。

  何先生告诉我们,报考华南理工和考取该校的研究生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不过他的才智激情和建筑知识,是在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之后才找到用武之地的。

  1983年,何先生举家南迁,回到母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当时下榻在学校招待所,安顿下来没几天,研究院院长告诉他,深圳科学馆要举行设计竞赛,这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工程项目,但是时间只剩下三个星期了。尽管拖运的行李还没到,他和夫人毅然接受了这个挑战。

  二十多天后,他提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很快就作为实施方案中选并连续获奖。何镜堂回到广东后的第一炮打响了。深圳科学馆是何先生人生和事业之路的一个重大标志。由初试锋芒的喜悦到今日大展宏图的功成名就,桃李天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跨越,一步一次攀登,汗水、智慧、勇气和毅力记录了一位工程院院士的创业足迹。

  1984年,他主持设计的江门五邑大学教学主楼,利用剖面"位移",形成各层大小不等的休息平台,供学生课间休息底层架空,为师生提供室内外庭园活动场所,营造了一个既有时代感又具有南方水乡特色的新型校园环境。

  1985年,何大师参与主持设计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被评为是"传译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的力作。该建筑设计构思独特,一气呵成,陈列楼、墓室和珍品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很高的文化品位和传世价值而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和建设部、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及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获U I A世界建筑大会颁发的"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成就奖"。

  随后,由何大师主持的岭南画派纪念馆、深圳宝安新城广场等一批建筑设计,令他收获了更多的鲜花和荣誉。岭南画派艺术馆总体布局结合环境临水而筑,依楼而建,构成方塘水院,富于岭南庭园画意。透过外部曲线轮廓,壁面浮雕,壳体和入口弧形梯级一系列新艺术运动的语言,表达岭南风格的内涵实质。

  1989年,何大师被学校任命为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并开始为国家培养建筑设计专业研究生,从此以后他不管设计工作多繁重,每年都招收若干名研究生。1996年,他又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从单纯的建筑设计,正式转到设计与科研教学相结合的道路,恰恰是他当初从北京回到母校的初衷。

  1992年,中国市长大厦及大都会广场成为何大师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又一优秀作品。这是一组超高层的48层建筑群,运用城市综合体的设计理念,构筑了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广场和综合体,两幢建筑物中间特意设计了一个马蹄形广场,创造优美的建筑空间,提供了一个休闲的活动广场,着意表达现代化大都会文化广场的内涵和气质。市长大厦获得教育部设计一等奖和国家铜奖,成为广州标志性建筑,并被评为广州市十大现代建筑。

  何大师的杰作中,以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博物馆居多。1997年主持设计的虎门鸦片战争海战馆,位于何大师的家乡东莞,为国家重点工程,这座建筑物的设计,凝聚了何大师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灵感。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总体布局与历史文脉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岭南地域特征,建筑造型以广东木棉花为意象,犹如海站炮台群,以简练的建筑形态表达军民团结抗敌和海战的历史内涵。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持设计的沈阳9•18纪念馆方案,是一个建筑与环境、功能与艺术高度结合的实例。该设计追溯历史,结合狭长地带特征,建筑构思犹如一把半埋地下的断刀,建筑造型与平面布局高度民主统一,用简练和抽象的建筑语言,表达一个人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进程和正义必然胜利的永恒真理。该设计在1998年由沈阳市工程设计招投标中心组织的全国竞赛中排名第一。

  1999年底,何先生迎来了人生的另外一个新起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华南理工大学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时至今日,何大师赢得了一大堆头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评议组成员和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首届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和广东省土建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和广东省政协常委等。尽管职务众多,工作繁忙,65岁的大师依然精神矍铄、满腔热忱,依然没有放弃他热爱的建筑设计工作。

  近两年,何大师的校园规划设计成为他设计品牌的又一亮点。凭借人才和技术的优势,他主持设计了一大批高校的建筑:浙江大学基础部新校区、南京邮电学院新校区、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江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等一批高校的规划设计。体现21世纪高等教育的现代理念和思维,适应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的需要,塑造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

  2003年建成的浙江大学新校区是何大师在校园设计取得突破的一座丰碑。这座占地3000多亩的新校区以气魄和独特的造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规划设计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表达江南地域特色,校园中心组成"曲水流畅"生态带,串起大大小小几十个园林空间,体现了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型育人的文化环境和学术空间,受到教育部领导及同行的一致称赞。由于何大师在校园规划设计的成就和影响,他被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校园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

  多年来,何大师先后主持负责设计的重大复杂工程有80多项,获国家级及部级优秀设计奖有30多项。他一贯以来对作品的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使他始终保持高度的创作境界和持久的创作激情。他深深眷恋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方热土,将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交给了建设社会主义热潮中的祖国和人民。

   请您先登陆或注册后再发表评论,用户名同中国名城论坛一致!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