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论 前 沿

   名 城 专 家

   研 究 花 絮

   名 城 保 护
登琨艳
发表日期:2009/1/20 13:11:04   阅读:3356次


  登琨艳,台湾高雄人,民国四十年生,屏东农专毕业后,到东海大学建筑系旁听,成为系主任及建筑家汉宝德先生手下大将,协助完成许多重要的作品。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是因“工业建筑保护再生”项目而受到联合国褒奖的全球第一人。先后开设“旧情绵绵”咖啡屋、现代启示录啤酒馆,被誉为台北最具特色与新意的建筑。

    登琨艳在台湾搞出一片后现代的天空后,又到上海发展,十年来先后住过张爱玲、徐志摩、胡适、巴金的故居或邻舍,后又将苏州河畔杜月笙的粮仓改建成艺术家工作室,一时名噪江南。

主要作品
  1984旧情绵绵中山段 1985旧情绵绵忠孝店
  1986现代启示录   1990九歌文学书屋
  1993五颗星啤酒屋  1997台南艺术学院公共艺术
  1998纽约假日餐厅  1999苏州河工作室
  痴迷上海建筑“文物”的台湾设计师(中新社记者许晓青)
  
  金秋的黄浦江畔,在八十年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亚洲第一大厂的遗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将本年度的“文化遗产保护奖”正式授予海峡两岸知名的台湾建筑设计师登琨艳。

  登琨艳是因“工业建筑保护再生”项目而受到联合国褒奖的全球第一人。他移居上海十余载,煞费苦心想要保护的是十九世纪上海开埠以来的建筑“文物”。

  出生在高雄的登琨艳,当年只是岛内著名建筑学教授汉宝德的一名旁听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转赴上海寻找灵感。登琨艳称,最初他用了八年时间,潜心研究近代上海遗留下的各种建筑,从苏州河到黄浦江两岸,几乎所有的老建筑都留下了登琨艳的足迹。

  据登琨艳回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邂逅了苏州河边的废弃粮仓,那其实是老上海文人杜月笙的一处产业。在大量的调研和案头分析之后,登琨艳选择了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他保护和再开发上海历史建筑的探索。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其在业界提出“整治苏州河,保护老建筑”的倡仪后,带动了上海地区大批设计师、艺术家和文化界人士聚焦苏州河。乃至此后,此间政府将沿岸建筑纳入立法保护范畴。

  如今,登琨艳提出的“拆旧用旧”的历史建筑保护模式,在有“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长廊”美誉的上海“东外滩”滨江工业带得到了最经典的诠释,他也因此获得了联合国的嘉奖。

  在登琨艳的主持下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大杨浦”近日落成。联合国有关专家进行考察后,惊讶地表示:“黄浦江沿岸大规模的滨江工业带世界罕见,很可能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地带。”

  沿着杨树浦路从东往西走,临江的旧厂区有中国最早的工业化造纸厂、第一家工业化制糖厂、第一家城市自来水厂以及煤气厂等等。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市政文明的摇篮。虽然由登琨艳改造的厂房仅是很小一部分,但已有专家预见,其倡导的保护理念,未来将在这里延伸。

  记者见到,根据登琨艳的奇思妙想,当年“美国通用电气”标志仍依稀可见的厂房如今变成了会展中心、学术交流会所、啤酒屋,此外还有书店、咖啡屋、临江旅社等。老上海的石库门板、青砖粉墙甚至屋顶上的瓦砾,在古老香樟树荫和掩映下,重新各就各位,耳边传来的则是鸟儿的啁啾和江上的汽笛。

  站在沿江的厂房顶上,望着滔滔浦江水,登琨艳感慨道,这个奖对于上海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对他个人,这个奖其实是颁给这座城市的。

   请您先登陆或注册后再发表评论,用户名同中国名城论坛一致!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