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论 前 沿

   名 城 专 家

   研 究 花 絮

   名 城 保 护
陈一峰
发表日期:2009/1/20 13:23:41   阅读:2581次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1987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打破边界 充分互动--访建筑设计师陈一峰

  无论张文成还是崔恺,在谈到陈一峰的工作室时,都说这个工作室偏重的方向会是在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方面。陈一峰自己在谈到这个话题时,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我以前是做公用建筑的,1999年回到中国建筑设计院,之前一直在深圳、海南从事相关工作。刚毕业的时候做公建也得过很多奖,比如说做医院。回来以后因为头两个项目做的是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而且比较成功,从此以后委托给我的住宅项目就比较多,所以就一直在住宅方面从事建筑创作。”
  说起来多少有些偶然,但在他心里对此却有“一杆秤”:“公建一般是要投标,而在这个过程中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现在我在住宅方面的项目都是人家委托上门的,我就想现成的为什么不做?这样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深化和细化住宅设计上。同时我也觉得做住宅很有意思和挑战性,原因就是现在住宅比公建难做。因为一个住宅或一个小区,规模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里面各种住宅楼的形式也比较多,工作上也比较复杂。房地产公司很多是民营的,博士、硕士的比例很大,而且很多都是从国外归来的精英,对设计的要求比较高眼光、要求和标准都比较高,这对我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陈一峰工作室也有一个大致的目标。在起步阶段,有很多住宅项目要去完成,其中仍以居住区规划和休闲度假为主。等到这些项目完成,陈一峰将会带着他的团队开拓新的领域,往新的方向发展,比如公建。
  谈到工作室的具体工作,尤其是涉及经营管理这一关键环节,陈一峰显得非常从容。这不是因为经验丰富,反倒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想过有一天会扮演这么一种角色。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创作出好的建筑作品,成立工作室也无非就是这么一个最终目的。如果问他,当某一天切实感觉到经营管理对工作室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时,他怎么办?他会很简单地告诉你:“那就找个人来做。”
  如此简单的回答其实蕴涵着朴素的硬道理,甚至仅仅是快乐就能成为检验它的唯一标准。而简单和快乐也是陈一峰在从事创作设计时最满意的状态:因为简单所以专注,因为快乐所以高效。他的三句并不出奇的话概括了一切:“我们做出成绩了,当然就有业主找上来。有很多业主欣赏我的东西,我也就能有充足的项目来做,还能得到很多乐趣。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陈一峰讲述工作室之关键词

  边 界
  我的工作室在学术上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打破边界的设计方法,这可能与其他工作室和设计公司不同。具体来讲,我是一个建筑师,将来我们工作室的几个主要人物包括景观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和艺术家。设计的时候建筑师从建筑的规范出发,把房地产市场需求放在建筑学的角度来考虑;景观建筑师从自己的景观角度来观察;艺术家则从艺术、人文和平面设计的角度出发。这样三方从一开始就把彼此的观点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建筑师设计完一个小区规划后由景观建筑师来“填空”,由艺术家来“添色”。那样会有很多遗憾。我们的这种方法不仅应用在小区规划,将来做休闲度假方面的设计也会采用这种方法,同时这种方法也是近十年来国外刚开始倡导和兴起的。

  愉 快
  由于在创作上我们特别注重建筑和环境、环境和整体的关系,我们会是一个集体,像是创作室这样一个形式,而不是我个人怎么样就怎么样,要去掉所谓“名人”的光环。就我的性格来讲,在做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愉快,和甲方形成很好的互动关系。我发现凡是做得比较好的项目,都是和甲方沟通很充分、合作很愉快的。而整个气氛和环境的营造,也是我们建筑师、景观师等共同努力的结果。

  融合渗透
  对于设计作品的风格,无论是自然、和谐或特点鲜明,都要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比如说有的项目的要求有标志性建筑,有的则不需要,而是与环境融合的越彻底越好。由于我们追求一种打破边界的、无界的设计创作,所以设计要跨专业、跨领域,不能只单纯地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考虑。因此专业特点、建筑、景观和其他相关学科在设计时的互相融合与渗透是非常关键的。

  经营管理
  我个人非常希望在纯粹的专业角度有所发展,不想让经营来占用我很大精力。当时回到院里就是想还是做点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像外面办公司一样做规模很大的,我的兴趣不在这方面。院里给我一个什么样的政策我就会去怎么做。比如说院里要求工作室要完成很高的产值,那我就向这方面努力。因为我以前也在市场上经历过,知道这方面应该怎么做。而如果要求我们做出一些精品,要求在学术上有所创建,那我就会在这方面努力提高。如果院里要求我们把工作室作大的话,那我会引进这方面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

  城市规划师
  工作室的人数应该是七八个人,主要应该是我作为学术上的带头人,加上景观建筑师,最好还有一个城市规划师。我认为城市规划师非常重要,因为城市规划与小区规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现在的小区越做越大,甚至涉及到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城市规划师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帮助我们把设计做得更完善。工作室还会有一位对房地产市场有丰富经验、独特了解和研究,同时又有施工图经验的设计总监,具体负责某个项目的实施。绘图、建模、3D模型方面的人才我们也需要。可能很多人要从社会上招聘,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工作室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这样工作起来会比较顺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最终以优质的作品来体现我的经营优势。

  设计主持人
  我们做一个项目,前期方案是以工作室为主,有时也可能与院里联合。等方案进展到施工图的时候,工作室会派一个建筑师去兼任设计主持。这个主要的设计主持人将来会是院里的建筑师来担任,由他负责各工种配合、项目报批等具体技术问题。我们工作室的设计主持人则会重点把握一下建筑风格、总体效果等这些纯粹作品方面的东西。

主要作品:
  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楼
  沈阳万科新城
  北京倚林佳园

获奖情况:
  1995年获中国建筑学会青年筑师奖
  1994年获全国建筑师杯优秀奖
  北京倚林佳园获首都建筑汇报展专家评选奖

主要编译著作:《韩国居住小区》
  《世界高层建筑》

   请您先登陆或注册后再发表评论,用户名同中国名城论坛一致!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