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建筑》杂志任主编。
姓名:王路 性别:男 最高学历:博士 毕业学校:清华大学 从业时间:1987年 现任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简历: 1984年7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1987年7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1991年7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助教,讲师 1997年2月 德国汉诺威大学建筑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至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建筑》杂志任主编
乡村是家园(王路——《世界建筑》主编 )
现在绝大多数的建筑师都挤在城市里,年轻的建筑师想出名,想当大师,向盖标志性的建筑。其实在农村,建筑设计是非常大的问题。
在广大的农村,那些传统村落已经被破坏的不象样了,而毫无特色的新房盖得到处都是。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是发达的一个标准,而非唯一标准。城乡是一种平衡。即使在将来人们也不可能都居住在城市里,乡村仍然是人类精神家园的象征。
但对于现在中国的乡村人来说,城市是他们向往的唯一标准——什么房子都要盖成城市里的样子。没有人告诉他们本身资源的价值。
所以我觉得未来的中国建筑师,规划师应多考虑如何在农村做文章,既保护好传统的村镇,同时又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像摄影师、画家那样——去农村看看,说,哦,这个地方很漂亮,要保护。当然也不能像有些文物工作者——什么都不能动。村落是历史遗产,但也是老百姓现在居住的一个现实,规划设计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解决矛盾,而这种矛盾的解决是将来50年间中国建筑设计要面临的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对于城市也一样,今天的发展是高速的、大批量生产的。但今后我们的建筑设计也会从一个开发的时代过渡到一个用心维护的时代。
上海新天地或许是个比较好的范例,他将普通百姓记忆的场所和历史文化重新介入生活中去。这就好比大树——树是有自己记忆的,树慢慢变粗,慢慢生长,而我们的城市文化也是一个道理,应该是延续的。
到那时,大家会用一种比较经济的手段,比较朴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同时还会考虑到持续发展,可以看到现在有一些建筑非常平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