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论 前 沿

   名 城 专 家

   研 究 花 絮

   名 城 保 护
齐康
发表日期:2009/1/20 15:16:35   阅读:1961次


  齐康、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南京市,籍贯浙江杭州。1952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并留校任教。历任教研组主任、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建筑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顾问等职。1965年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以后历届连任理事至今。自1984年参加国务院三届、四届、五届学位评议组成员,担任土建组,建筑学组召集人。1989年起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职务、1998年起为该指导委员会顾问、1990年被选为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建筑)、1992年起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1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起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职务、1997年被选为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

  历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土建组召集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研究会理事、资深会员,建设部村镇建设顾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全国政协委员。

  现已培养博士21名、硕士研究生七十余名,2000年获得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名列榜首。

  近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建设新南京功臣”、“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先进学科带头人”等多种荣誉称号。


[齐康:城市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和设计]

  为什么要设计城市呢?不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里有总图,有详细规划还有修建性详细规划吗?也有人问城市那么大,怎么设计呢?

  说实在我们认识城市是花很长一段时间,经过许许多多的弯路,教训与经验并存,有些弯路要几十年才能摸回来,城市设计中的错误,有的是方向上错了,那要花很长时间来修正,有的错误甚至是不可挽救的。所以说城市规划是个有远见的工作,当然也是实施的框架工作,是个长时间控制、把握,它绝不是拍个脑袋、一夜之间来了个想法、一种意志能解决城市发展的,这叫“下车伊始”。苏州历史名城的保护,一会儿“组团”式,一会儿“一梯两翼”式,一会儿带“形”发展,来一个长官,来一种指点江山的办法,这种教训我们太多啦。

  我们有个城市前一任领导要将城市向南发展,后来新来的领导又要向西发展。一位领导要某烈士陵园南北打通,开了80米宽的大道,幸好在纪念馆前有一座小山,山上有总书记的题词“忠魂亭”,保住了这结束点,保住这个园陵设计的整体性。这种例子层出不穷。他们只有个人意志和个人的观念,却没有调查,不注重建设上的科学、艺术和文化性,特别是建设上的“急性病”、“幼稚病”,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思维。南京市要砍树己成为一段史话,几十年的大梧桐树,因为要拓宽道路整个砍一排。遮荫蔽天的树阴在青岛、绍兴、合肥砍掉了多少,一个城市绿化率是城市文明的表示,我们动不动就杀树的头。我的一位同事问他六岁的小孩说:“砍树好不好?”小孩回答说:“爸爸把你的头砍下来好不好?”三尺童子都知道这个道理,堂堂的市长却不以为然。他们想到的城市是所谓“现代文明”的表现,想不到城市更深层次是文化的表现,我们要城市建一座文化的城市要先从领导开始,还有全民对城市认识的教育。

  城市规划,特别是总体规划只解决个用地的功能,主要、次要干道的走向,工程管网的走向,建筑群的地块布置和绿色系统。当然还也表示发展的方向,但是落实到土地上,标高上,再往下走,看看地下有什么管线,历史上有什么遗迹,那就更要了解一下,这个城市的发展史,是怎么来的又怎么去的,不是发展越大越好。我们绝不能用自己的心态要求客观的物质建设,建设是要有历史价值、功能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价值是衡量一个人,一位领导者对客观的价值评价及其行为,实际上也反映群众对你的行为和价值观有什么评价。求高、求大、求新,那要看你有多少能量了。“一年小变,三年大变”,我们确实变了一些但变的不多,有的变得更坏。说业绩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一句话代表一个意志。我们学习贯彻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是为人民服务的。把纳税人的钱用来“花”,你想你究竟站在什么立场,立场问题现在不大讲了,说到底还是有个态度和观念问题,人民给你负以重任,而你却“凭着感觉走”,以“建不世之功”。感觉如错了,那么怎么对得起人民。

  我们城市建设的问题太多了,一方面发展快,我们的知识储备跟不上,我们的文化科技及管理知识来不及对付,对一个暂时认识不清的“大对象”,又要不懂装懂地去治理、去管理,那有不出问题的呢?我们的城市发展很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个新是否带有新的建筑文化,城市新的功能,新的绿色环境,是否舒适宜人,是否达到理想境界。作为一个城市的肌体常常像人身体一样。我们还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城市的防灾和应变措施也是我们衡量现代城市的尺码。

  1、远期和近期——时间

  2、新陈代谢——结构状况

  3、多样的统一——风格、标志,大量、复杂与简单

  4、改造和更新——新陈代谢

  5、发展和保护、控制——管理、形态的控制

  6、管理和运转——经营城市、管理城市

  7、原则(规范)和灵活——方法论

  8、集中与分散——形态,局部与整体

  9、分区与整体——行政区划、管理和层次

  10、软质与硬质——绿色系统,山水城市

  11、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

  12、环境与适配——制宜

  13、有序和无序——秩序

  14、多层与高层——层数的建筑组合

  15、条条与块块——行政系统

  16、做好与做实——形态问题

  所有的一对对矛盾都具有辩证的思维,在辩证中才有真知灼见。一切多变性都存在于有序与无序,有计划与无计划,机遇与挑战之中,规划与运作之中,但作为一个具体城市总不免要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先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城市化的首要问题,即人口在城市集聚的比例。这些年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发达地区有的达到40%以上,这里存在个增长数字和速度,人口增长后的生活水平问题。人口的分类、人口的社会层次、经济分配。最后是人口受教育程度和素质。经济总收入,平均每人的收入等。所有聚居活动都是以人为本的,即人本的思想。

  二、其次是土地问题。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人的居住、生活、工作都在这土地上。土地一般遭到使用,它的变化与变迁就十分困难,土地有使用价值,经济价值,更多的是文化价值,是组合城市形态的基本。市场经济以来,土地批租、土地的销售就成为建筑城市、管理城市重要运作的经济支柱之一。由于土地所有历史原因在旧城中,土地的价格是有差异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做到统一是十分困难的,产生的土地大小不一,形状、方位、宽窄、高低、现状等决定着在不同地块上要统一城市规划设计下进行设计。不可再生的资源的土地上有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土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整合。怎么利用地块、统一调整地块是设计城市的重要任务之一。土地的调整和置换是城市规划,地段、小区规划中首要的任务之一。地块的选择和使用是和城市的道路及其基础设施密切相关的,正确对待城镇土地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三、环境问题。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汽车交通的发展的负面效应给城镇带来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这是现代城市的主要问题。环境问题关系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问题,其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与保护用水对一个缺水的国家来讲尤为重要。保护水源,优质利用水源是我们教育下一代的关键。同样城镇的废气、废渣也是极需处理的。城镇是人、社会集聚的地方,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规范、和谐、法治构成了人的聚集的环境,城市公共守则是大环境的最大保证,奉公守法、详和、互助、公正、公平,在竞争中的有序的人际环境,也是对付公害的最主要的手段。

  四、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整体、有序地建设是发展和保护城镇十分重要的手段。这儿分三步。一是要有好的城市规划;二是逐步完善的城市基础设计,基础是发展和控制的必要手段;三是要有优秀的建筑设计,要主次分明,高低有序,整合的土地以及投资者的整体城市观念。生活水平和质量是衡量城市建设的尺码(除GDP以外)则要有相匹配的基础设施,保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水、供电、通讯、交通、排水、排污等,在这些设施中最重要的是交通和通讯的网络,公共交通、停车场、地下通道都要与之相结合,将从基础设施为起点,形成地上地下的网络,规划和建设都显得很重要。整理的时间程序,规划设计水平高的将通畅、便捷,交通中人车分流,步行系统也成为一座城市的空间体。即建设的条件。

  五、绿色系统的保护与建设。我们讲建设生态的城市,什么是生态城市呢?那就是人居环境,人适应中的态势,也即是Ecology(生态),生命的、生存的,生活的态势,自然的适应和社会的态势,即自然与社会的各种适应人类活动,一切活动的态势,前面我己说过环境中包含着人的聚居的祥和环境,这里又重新讲自然生态和社会的生态的结合、融和。实际上一言以蔽之,即人与自然绿色、自然的动植物共同生长,是一种共生的论述,将人造和自然生长结合,这种生态是自然与人结合,自然的群落,人为的行为心理的结合。人类文明前进和创造的情感演变和智慧的萌发。即自然和人的环境。

  六、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从中国的传统、历史、行政管理是十分强化,从中央到省、市、县都有历史文化的烙印,而各级管理部门都相对不同级别中心(核)。管理中心相对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为此财力、权力的影响都相对集中财力和权力。为此建设规划设计都存在着不同的规划和设计的方法,它们都直接、间接影响设计城市,可以认为不同行政层级,级别就会有不同的规划、规模,性质和设计方法。即设计层次性。

  上述的基本五点是设计中必须观注的五个要点问题。

  那么我们设计城市,怎么在城市规划布局下,在认识上解决好三个认识上问题。首先,正确认识城市化,它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人口集聚的一种现象,一种过程和结果。因为城市化要与工业化、社会化、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以及三产有密切的相关,人口的集聚不是单纯的,而是土地性质的转化,人口由农民转化为城里人。职业的变化以至于性质品格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个提高应当是整体的,那种认为城市化是“趋动力”“核裂变”都是不完整的。为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先行,为了建设,建设城市化的超前,它对城市控制发展和保护都是必备的。其次,城市的发展不是想像那样“做大、做优、做强、做好”,而是要有经济实力,社会,政府科学的分析决策,对城市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角度来定性城市的规模和性质,我们的预见性要建立在科学、整体的基础上,一种战略性的决策研究,绝不是“拍脑袋”来做主观的决策。再有城市发展是个整体的发展,从土地、基础设施、人口的布局到公共设施等等。建筑群的设计是个系统的工程。整体性、综合性、序列性都很强,社会要建立秩序,那么建设也要建立一种秩序order,对旧城、历史名城还存在一种保护和更新的活动,是一种不断的随着时间的整合,是个长的历史过程,某种意义上是系统的搭接,在整体中交替,而这种交替做到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生存的质量,而这种种活动都是在城市及其发展的空间中建筑实体规划设计中来形成,一种形体的整合,又是一种时间的序列,需要空间的留出,空间的实体组合,空间实体组合在创新中进行。领导者必须科学的决策,管理者和规划管理和具体的设计人员相结合,没有好的规划设计,没有系统的组合,没有好的技巧和优秀的手法,没有上下的结合是难以实现良好的城市精品。这里提出了上下结合,左右配合,职责分工的问题。决策的决定必然是个上下磨合、系统的管理,各相关工种的配合、良性的实施,是科学磨合的必然过程,一种互动的过程,一种领导和技术分工结合的过程。从政治上讲仍然是一种“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过程。不只是领导关系的结合,而且是最大程度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职责分明、专业明确、相互配合、实施有序、管理全面,这将成为我们在设计中达到认识上的一致的条件。认识上的一致性需要获得城市管理规则和法律的保证。分阶段的实施,我们要有好的机制,同时也要有好的体制,最终要有好的思维。

  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城市化,把它看成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一种现象。正如前述,我们对人口、土地、环境、基础设施、行政建制等几个大方面要全面认识外,对进程、区位、空间、形体、行为活动也要有相应的认识,以及分层次的分析、超越,这就成为设计城市的重要保证。

  大城市是分区的,在分区规划下做好地块设计。规划是城市性的,设计是针对某项建设项目进行有计划的设计的。

  设计城市我们需要分地区、分城市、分地段、分项目来做出设计。做一项设计要想到地段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地块的形状、基础设施,到城市发展的方向,通过一种相关关系自下而上的思考,即设计中的城市,任何一种设计都是城市中一个细胞,我们说是设计中的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中的设计,前者要有整体的观念,是整体设计的主导思想。

  归纳成一句话,即整体设计的思想要贯串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即从总体规划开始直至建筑设计都是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想,也就是整体的设计思想。

  怎样贯彻这个整体的设计思想呢?我们把城市从概念到实际做一个抽象和具体的思维,有设计思想和没有设计是有差别的。

  有设计思维的首先是宏观的思维之中有具体实施的可能性。

  有设计思维,就是从总体中可以设想到未来城市发展和保护的形象特点。

  有设计思维,就是把基础设施的可能性纳入到未来分步实现过程中的城市地上、地下的立体空间中。城市建设常常是处在不同时间条件的整合的过程中,把规划与设计的共同原则叠加在一起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应,它提供相关工程综合的思维。

  有设计思维,把无序的城市变成有序的,具体的分层次的“留出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把关系上的条块、土地上的交错,整体设想落实到图纸上去,有着强有力的空间感和实施感、现实感。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魂”,就是那赖以生存的生产产业,如工业、旅游、商业、科技文化、信息、教育等。它们或是隶属、分支,或是独立,相对都有一个自我运转体,是相对独立的。这个“魂”是需要经营、操作和运行的。运作联系的网络、组织结构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优化产业结构和组织,它们的更替、兴衰、发展和保护都需要我们在经营中相互配合、支持、协作、结合和互补。

  我们知道城市及其形态变化的规律有了个“魂”,在土地上的一切建筑物都有个由低到高、由小到大,新陈代谢、线形发展的过程,相吸相斥,一切由不同性质、特点的生长点而引起的。在每一地段、群体、地区城市中的设计都存在一个“留出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在规划设计中有形、无形中都贯串一个“轴”,轴是建筑的、道路的、河道的一种概念。组织空间的过程,空间的联系关系始终是一种艺术的表现。

  每个城市相对有自己的中心,小区中心、区中心和市中心,他们或以行政,或以商业,或以其它功能来形成的。它们是人汇集之地,以街道、广场为形式来组织,要求我们设计好街道和广场,要注重地段的性质和特点,做出形态各异、有标志性、交通便捷、车行和人行分流等功能,有时还要做出空间的立体交叉,这样我们不妨称之为“核”的设计。

  城市土地是人的载体,是建筑群的基础,特别是住宅群的空间组合,当然还有其它建筑群的组合,如工业、仓库、教育、工业等都是综合分层次、分地段的空间组合,我们设计就要考虑用什么形式的群,行列的、围合的、混合的,高层的、多层的、低层的,我们需要考虑建筑与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我们不妨称之谓“群”的设计。

  城市中的道路网络、构架的组合,在空间组织上的形式及间距,直接影响在构架上的建筑布置,构架是城市的肌理,构架最常见的是方格形,较大的城市有放射加环路。构架的部分道路要与外部交通相连接,和城市的郊区,组团相结合。交通的组织中,重要一点是停车场,它是现代交通必不可少的用地(地上、地下的组织)。一般城市的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排污、通讯、输电等等都和构架交通相结合。于是我们说“架”也是有个设计问题,“架”要考虑城市地上的现状、地形、地貌、特征,既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划和自由的。

  城市的形体最终是以形、空间、层次表现出来。街道、群体、中心都有一个“皮”的空间面和透视,它组成街道、广场的界面、城市的轮廓线,街景广场的外形,无不以形体的界面来组成。界面的组织和地块的建筑组织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形体之间的空间的连续,建筑物高低,城市街道的对景、色彩、肌理,建筑和路面的材质在设计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城市中的界面设计是我们设计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小品、绿化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时间观念生长,地铺面、水景、地景及大地景观都是不同性质、大小的界面设计。

  “轴”、“核”、“群”、“皮”是我们设计城市的五个方面,是各种要素的组合,最终是空间组织和设计。

  我们要用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城市的变化,即进程、区位、空间、层次、活动(各种经济、社会、建造等活动),它们是持续发展的。

  我们的城市建设要有一个整体规划的思想,一切需要设计。我的任务就是组织、统筹、融合和创新。设计是整体的,其价值也是整体的。

  从五十年代起由他设计(参与和主持)的主要作品大小近百处。有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记念馆、碑轴线;南京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福建武夷山庄;黄山国际大酒店;郑州河南省博物院;福建省历史博物院;沈阳“九、一八” 纪念馆扩建工程等等。 多年来,他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有约二十项,其中“较发达地区城市化途径和小城镇技术经济政策”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综合规划设计方法”、“城镇建筑环境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城镇环境设计”分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武夷山庄”、 “南京梅园周恩来纪念馆”和南京雨花台纪念馆、碑等建筑设计项目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二项、银质奖一项、铜质奖二项。八十年代全国十大优秀建筑艺术作品中就有两件出自齐康教授之手,并分获第2、3名,曾到法、日、瑞士、加拿大等国展览。

  著有论文“建筑创作的社会构成”、“建筑意识观”、“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形态”等近百篇,发表《城市建筑》等专著近20本。

   请您先登陆或注册后再发表评论,用户名同中国名城论坛一致!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