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谷西,我国古建筑学家,1928年生于上海。1947年-1951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及南京大学的建筑系。毕业后留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评为博士生导师,并曾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副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在建筑系曾讲授"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中国园林史"、"中国建筑史"、"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古建筑保护及重建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多门课程。已培养硕士生及博士生26名,其中绝大多数已在国内大学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少数在建筑设计单位从事建筑设计业务或担任国内建筑领导职务。 从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中国建筑史及理论、中国古典园林及宋明宫式建筑营造法式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及著作9本。1953年起,参加刘敦桢先生主持的苏州古典园林研究。刘先生逝世后,主持《苏州古典园林》书稿的整理工作,该书于1979年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他主编的主要著作有《曲阜孔庙建筑》,系统介绍了孔庙、孔林、孔府建筑的历史、现状、技术与艺术特点及成就,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第五届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中国美术全集•园林建筑》卷,获建设部首届优秀图书一等奖;《南京的建筑》获江苏省及南京市"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建筑史》作为全国高校教材,被各大学建筑系及城市规划专业使用达20年,经四次修订,共发行15万册,于1987年及1995年分别获国家建设部优秀教材三等奖及一等奖,此书第四版被列为国家级"九五"计划重点教材;2001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元明建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与建设部联合资助的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全书共百余万字,是20世纪70年代起组织研究生及有关教师,由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同完成的,五卷集中国古代建筑史巨著的问世,把该学科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此课题的发起人即潘谷西。2001年出版的另一专著《江南理景艺术》,则是作者从20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努力才完成的又一部力作,全面总结了中国具有代表性地区的传统景观建筑学的成就与经验,从而开辟了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新天地。 潘谷西20余年来先后主持、参与完成的古建筑、古典园林与风景区规划设计共40余项,这些项目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类:(1)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例如明孝陵保护规划与修复设计,南京朝天宫建筑群修复设计,高邮南门古街保护与修复设计,高邮古驿站--盂城驿修复设计,苏州瑞光塔修复设计,常熟燕园修复设计等;(2)已毁著名历史建筑的重建规划与设计。例如佛教净土宗祖庭--江西庐山东林寺的大殿(复建成宋代官式建筑),南京夫子庙建筑群(苏南式建筑,获江苏省建筑设计一等奖),纪念苏轼治黄保城之功的建筑--徐州黄楼(宋官式建筑),安徽合肥包拯墓园建筑群(宋官式建筑),道教祖庭--安徽涡阳天静宫建筑群(宋官式建筑),广东新会紫云观建筑群(清官式建筑),安徽滁州琅琊山碧霞宫建筑群、南京静海寺(明宫式建筑),江苏连云港三元宫建筑群(明宫式)等;(3)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例如江苏连云港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及重要景点三元宫、屏竹禅院、九龙桥、玉皇阁等建筑,连云港海滨公园枯山水庭园,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风景区及重要景点建筑,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及同乐园、清风明月楼、碧霞宫及南京雨花台雨花阁等建筑;(4)具有传统风格的新建筑。这些建筑的功能与技术是现代的,而形式则既现代又传统。例如江苏金坛市建委办公区建筑群,南通市濠滨书苑,宿迁市某局办公楼等。 此外,自80年代至今长期担任江苏省及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对历史文化名城及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咨询与建议。
东南大学建筑系创建于1927年,在历代名师如原中科院学部委员刘敦桢和杨廷宝先生等的辛勤耕耘下,该系逐渐形成了以“严谨求实”为特色的优良学风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教育体系。
潘谷西先生出生于1928年,早年就学于该系,后来一直从教于该系。在秉承诸学长治学之长的同时,他也成为最杰出者之一,尤其在建筑历史研究、古建筑保护和设计、风景园林研究及规划和设计方面,他能跨越及集一身,成为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突出贡献者。同时,他也为我国培养出一大批从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研究和保护事业的专业人才。
1951年7月 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
1951-1954 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助教
1954-1978 南京工学院讲师
1978-1983 南京工学院副教授
1983迄今 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教授。
1987年后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史研究
50-60年代,潘谷西教授曾协助、参与原中科院学部委员刘敦桢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十年>>等编写工作。70年代末主持并参与编写了<<中国建筑史>>,共出三版,15年来该书作为国内各大学建筑系教材,受到普遍肯定,在培养我国建筑设计人才方面,此书起了积极的作用。故二次获建设部优秀教材奖。80年代后期,由潘谷西教授提出“在二十世纪结束前编写出一部能重分反应中华建筑精华的建筑史,以符合文明古国与世界大国的地位”的主张,发起五卷集<<中国建筑史>>研究与编写项目。由于内容浩繁,项目由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及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共同承担。现由潘谷西主编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元明卷>>已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篇幅为文字64万,插图1156幅。该课题的完成与成果的出版将改变中国建筑史仅有简本而不适应我国大国地位的状况,跨出了我国建筑史研究的历史性的一步。
古建筑研究
潘谷西教授十多年来着重研究了宋代建筑工程做法及明代建筑,完成了关于宋代营造法式的论文四篇,着重探讨了宋代官式建筑的大木技术及其与江南地区建筑的关系等问题。同时又指导研究生,开展明代建筑的调查研究,在明代住宅、都城、村镇、大木技术、琉璃技术、砖建筑、石建筑、彩画技术等方面完成论文十余篇。现他又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了明代官式建筑规范性技术标准的研究。我国建筑发展至宋代,官方编有技术规范--营造法式,至清代则有工部所编<<工程做法>>,都是当时官式建筑的指导性文件。唯独明代未留下此类书籍。该课题将弥补这一历史遗憾。此项目已获博士点基金资助。其预期成果<<明代官式建筑范式>>专著已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出版计划。80年代中期,由潘谷西教授主持的儒家建筑--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的研究成果<<曲阜孔庙建筑>>大型专著,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第五届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建设部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古园园林设计与研究
潘谷西教授从50年代起即参加中科院学部委员刘敦桢教授主持的苏州古典园林研究,担任部分撰写及刘教授逝世后的书稿整理出版工作。此项研究成果曾获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80年代后期,完成了<<中国美术全集•园林建筑>>的编写。此书获建设部优秀图书一等奖。此外还发表论文<<中国园林的意境构成>>、<<苏州园林的布局问题>>等论文。他又将园林研究拓展为“理景”研究,包含庭院、邑郊、村落、名山、沿江的各种理景,其成果<<江南理景艺术>>1999年5月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与此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风景园林建设,潘谷西教授曾主持常熟燕园、南京煦园等古典园林的修复规划设计、以及江苏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安徽琅琊上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重要历史建筑恢复
潘谷西教授曾主持或主导40余项工程设计。如南京夫子庙建筑群设计、朝天宫建筑群及周围地区规划设计、静海寺规划设计;连云港花果山三元宫建筑群设计;高邮明代驿站复建设计;合肥包拯墓园规划设计;滁州琅琊山碧霞宫复建设计;涡阳老子故里中太清宫;庐山东林寺大殿设计等。这些建筑都曾有光辉的过去,现已毁去或仅存残余,重建需恢复其历史原有面貌,或为宋式、或为明式、或为清式,需要对历史古建筑有系统了解,并对建筑规划设计技能有娴熟掌握,这是一般建筑设计部门与古建修建部门难以兼有的技术。该项工作弥补了上述缺陷。
为人师表 勤奋耕耘
潘谷西教授从教40余年,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潜心教学,探索不辍,为完善建筑系教学体系作了大量工作。第一批获准招收研究生后,他身体力行,带领研究生进行古建筑考察。并以严格、扎实、平等、开明行教而著称。1987年,潘谷西教授所带领的梯队在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下,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古建筑保护干部专修班,现已历四届。潘谷西教授强调干实事、做真人,他的职业道德和为人风范,成为众多学生学习的榜样。他还常年担任江苏省和南京市文管会委员,为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保护与发展而呼吁不止。
主要著作
1、<<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7月第一版
2、<<中国建筑史>>(新一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11月
3、<<曲阜孔庙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12月
4、<<中国美术全集•园林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7月
5、<<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元明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3月
6、<<江南理景艺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与台湾蓝天出版社合作
出版,1999年5月
7、<<南京的建筑>>
南京出版社,1995年5月
8、<<中国建筑简史>>第一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62年10月
9、<<中国建筑史图录>>
南京工学院出版,1980年
10、<<江南园林图录>>
南京工学院出版,1979年
11、<<东南大学建筑系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专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主要论文与序言
1、营造法式初探(之一)
<<南京工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
本文论述了我国古代著名建筑著作<<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的关系、内容的某些局限性以及当时官式建筑的分类法。
2、营造法式初探(之二)
<<南京工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
本篇论述宋代建筑三种基本木构架类型的构造特点、木架建筑中模数的运用以及房屋剖面设计中的做法和尺寸。
3、营造法式初探(之三)
<<南京工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本篇继续论述宋代建筑的剖面设计、立面设计和铺作(主要研究简洁型的铺作)。
4、关于<<营造法式>>的性质、特点、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
本篇论述了这部11世纪中国政府制订的建筑预算定额产生的背景、编写体裁、内容取舍、所起效果以及今天研究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不同看法。
5、苏州园林观赏点与观赏路线
<<建筑学报>>,1962年第10期
6、花果山三元宫重建
<<建筑学报>>,1985年第6期
7、合肥包拯园设计
<<建筑学报>>,1989年第10期
8、从“园林”到“理景”
<<建筑师>>,第85期
9、一隅之隔
<<建筑百家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9月
10、怎样看待风水
<<南京日报>>1998年1月14日
11、明代地方中心城市的建设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11月
12、明代南京宫殿与北京殿的形制关系
<<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
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9月
13、常熟燕园的历史地位
<<江苏园林>>,1997年第4期
14、中国古代园林的意境构成
<<中国园林>>,1990年第4期
15、中国第一位景观建筑学家--柳宗元
<<建筑与城市>>(香港)
建筑与城市出版社,1989年2月
16、中国大百科全书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词条
<<中国大百科全书>>,1988年5月
17、城郭冠神州
<<金陵风光>>,
中国画报出版公司,1988年3月
18、包拯墓园的设计构思
<<合肥建设>>,1987年第4期
19、中国古代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集>>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10月
20、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集>>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10月
21、从曲阜看儒家思想对建筑的影响
<<孔子研究>>,
齐鲁书社,1986年第2期
22、名城千秋
<<南京工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23、The City Planning of Ancient Suzhou
<<chonology>>,Vol.1.1980
24、中国古代园林发展概况
<<科技史文集>>第五辑,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7月
25、中国古代城市绿化初探
<<南京工学院学报>>,1964年第1期
26、苏州园林的布局问题
<<南京工学院学报>>,1963年第1期
27、关于建筑风格问题
<<光明日报>>,1961年5月10日
序言五篇
1、<<中国园林理论、艺术、营造文集>>序
吴肇刊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7月
2、<<禅宗寺院建筑布局初探>>序
戴俭著
台湾文明书店,1991年9月
3、<<老年居住环境设计>>序
胡仁禄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
4、<<风水探源>>序
何晓昕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
5、<<徽州古建筑丛书>>序
龚恺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潘谷西教授设计作品
重点文物建筑保护规划与修复设计
1、苏州瑞光塔修复设计
2、南京明孝陵保护规划和修复设计
3、南京朝天宫保护规划和修复设计
4、南京宏觉寺塔修复设计
5、常熟燕园修复设计
6、南京南唐二陵保护规划和修复设计
7、高邮盂城驿修复设计
8、高邮南门大街保护规划和修复设计
著名历史建筑重建规划与设计
1、南京鸡鸣寺重建规划与设计
2、庐山东林寺大殿重建设计
3、南京夫子庙重建规划和大成殿、尊经阁设计
4、徐州黄楼重建设计
5、合肥包拯墓园重建规划和设计
6、宁波天峰塔重建设计
7、滁州琅琊山碧霞宫重建设计
8、涡阳天静宫重建规划和设计
9、镇江北固山多景楼重建规划和设计
10、新会紫云观重建规划和设计
11、南京静海寺重建规划和设计
风景名胜区规划及其重点建筑设计
1、连云港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连云港三元宫规划和设计
3、连云港屏竹禅院设计
4、连云港玉皇阁设计
5、连云港迎曙亭设计
6、连云港九龙桥茶庵设计
7、连云港枯山水庭院设计
8、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区规划和景点建筑设计
9、滁州琅琊山森林公园规划
10、滁州琅琊山同乐园设计
11、滁州琅琊山清风明月楼设计
12、镇江焦山寺塔设计
13、南京鸡鸣寺慈航桥设计
14、宿迁项王故里纪念馆设计
地方风格新建筑规划与设计
1、南通濠滨书苑规划和设计
2、沛县歌风台设计
3、金坛市建委办公楼规划和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