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联系我们       返回主站
 
  首页 > 城市生态
 
动植物的运河迁徙
生存环境的碎片化是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动植物的栖息地会沦为孤岛。加强孤岛之间的生物运动和联系对自然生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运河水系用特殊的方式将孤立的生境板块连接起来,扶持了物种、群落和生态过程的连续性。许多野 生动植物在运河水系之间物竞天择,它们的生命也许就是一场运河之旅。

一条宏伟的动植物廊道


以大运河为走廊、运河支流为廊道、以与运河毗邻的湖泊和湿地及城镇为斑块,以周边水田、荒滩为基质形成的狭长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独特的、有着广泛影响的半自然生态系统。

大运河生态廊道从北到南穿越几个气候带,沿途可以发现这些气候带的典型物种。在这条廊道内,可以找到我国内陆湿地已知1600种高等植物和1500种高等动物中的绝大多数物种!

大运河廊道长期横跨南北多种不同类型的自然、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通过长期的能量、物质、信息的流动和循环,河域本身形成了复杂、影响广泛的生态系统,形成了自身的生态调节能力。很多物种,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种子,在数千年的时间里随运河之水不断迁徙移动,超越了它们原有的生存维度,跨出了原有的生存地域,一旦它们适应了新的气候环境,便在空间上形成新的分布。

如今,大运河的整体结构虽然在人工、自然等多种外来因素的干扰下丧失了部分功能,但台儿庄以南部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养护作用,而且其整体在系统的生态修复之后仍然有可能恢复其生态功能。


一只东方白鹳眼中的运河

美丽而珍稀的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约有2500-3000只。它们主要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食物中90%是鱼类。东方白鹳对水质、鱼类、生存空间等生存环境要素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大运河流域完全满足了它们的生存需要,大运河串起来的湖泊湿地,处处可以为家。

东方白鹳性宁静而机警,春天开始在中国东北繁殖,9月份开始离开繁殖地,组成群体分批往南迁徙。在漫长的旅程中,它们时常要集聚在开阔的草原湖泊和芦苇沼泽地带停留,选择适当的地点修养生息一段时间,然后再继续南飞。

从东方白鹳的迁徙路线图可以看出,它们的一路南下的路线与大运河流域在中国大地上画出的纵贯线基本重合:沿着运河自北向南——从天津地区的湿地群、沧州的湿地、济宁的北湖湿地、鲁西南的微山湖、宿迁的骆马湖、洪泽湖,扬州的高邮湖……一直到杭州的郊区的水系和湿地,东方白鹳可以都可以找到理想的天堂,它们可以选择的河湖湿地有数百个之多。就连运河北端的北京通州地区,今年也出现了东方白鹳婀娜的身影。

这并不是巧合。运河串联起中国五大水系,维系通联的湖泊沼泽不计其数。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大运河沿岸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多达696个!这些湖泊湿地为东方白鹳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足够的食物。这或许也是我国东方白鹳总体数量只有不到3000只,很多地方却似乎总能看到它的原因之一。



鸟儿眼中的天堂


 

济宁北湖

 

北湖位于济宁市区南6公里的地方,西侧300米是京杭大运河,东侧500米是古运河,呈双河抱湖之势,南接烟波浩渺的中国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

 

北湖常见的鸟类多达200余种,既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和大鸨,也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小鸦鹃、普通鵟、大鵟、红隼、游隼、阿穆尔隼、白尾鹞、白头鹞、白腹鹞、鹊鹞、黑翅鸢、雀鹰、长耳鸮、短耳鸮、鹰鸮、纵纹腹小鸮等珍稀鸟类。

 

骆马湖

 

如今的骆马湖仍是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已被定为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

 

骆马湖水域上分为敞水区和浅水区。中部和东南部水深浪大,湖西和西北部沿岸带水较浅,分布着大面积的芦苇、草滩和大小不一的滩墩,生长着各类水生植物。

 

湖滩浅水中密密扎扎的芦苇和众多浮游生物,为鱼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食物资源。骆马湖中鱼类多达56种,尤以银鱼、青虾、螃蟹、龙虾最佳。骆马湖湿地有鸟类17目44科189种之多。

 

高邮湖湿地

 

高邮湖跨高邮、金湖、宝应、天长四市县。高邮湖属营养型湖泊,水质较好,水产资源丰富,计有鱼类资源16科62种,水生、湿生植物53科131种,浮游动物45种158属,浮游植物35科172属。

高邮湖中盛产鳊、白鲫、鳗等20多种鱼类和螃蟹、大虾、甲鱼等水生动物,水中有芦蒲、荻茹、菱角等丰富的植物。野生陆生动物有野猫、东方白鹳、丹顶鹤、野鸭、鸳鸯、鸿雁、大鸨、红嘴鸥等,其中东方白鹳、丹顶鹤、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杂志介绍
国家名城委会刊《中国名城》杂志,是独家报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保护、发展与转型成就的专业性期刊,旗下《中国名城•文化专刊》在秉承《中国名城》杂志责任与使命的同时,深度探寻名城魅力,打造面向城市精英的城市文化新媒体,为中国城市量身定制专业化的、具有中华核心文化价值的国际传媒专刊,构建中国城市文化品牌。
 
  《中国名城·文化专刊》北京采编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6号华亭嘉园E座8G
邮编:100029
电话:(86)10-82857559/82858779
邮箱:thecityculture@163.com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09016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