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联系我们       返回主站
 
  首页 > 城市向导
 
隋炀帝:运河开创功业千秋
无法想象,与万里长城齐名、闻名遐迩的中国大运河,它的发轫之原由竟是为了猎色。自从有了运河,隋炀帝的“劣迹”到处留名,在位十四年,四处巡游就达十一年,光江都就巡游了三次。然而,这真的是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本意吗?

 

 

 

开凿运河 猎色传讹

江南猎色,镇泄王气,成为了中国大运河发轫的最初理由。

民间传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为了方便去扬州看琼花。在大运河流经的苏北民间,至今流传着不少杨广当年下扬州的风流故事。《隋炀帝艳史》第二十九回插图,便是隋炀帝下扬州“猎色”的证明。

再一说,杨广开凿运河是为了泄“地气”。唐人韩偓的笔记小说《开河记》首篇即称,“睢阳有王气出,占天耿纯臣奏后五百年当有天子兴。 ”但是否真有风水上的原因,已成了历史不解之谜。

隋炀帝在位十四年,四处巡游就达十一年。有了运河,光江都就巡游了三次。扬州以出产美女而闻名,而在杨广之前,扬州女人长得并不出众,也无姿色。杨广到扬州看花,每次总会从宫里带来大批美女。杨广被杀隋亡后,这些美女便散落于当地民间,沦为民妇。一代代传下来,有了美人胚子的扬州,从此漂亮女人就多了。


政治雄心 总被误解

隋炀帝真是为猎色而修建运河的吗?

其实,隋炀帝是一位高瞻远瞩的皇帝。当上皇帝才四个月,隋炀帝就开始兴修水利工程。先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再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大业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 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一个多支流的运河系统。其修建大运河表现出的远见的卓识、非凡的气魄和超人的胆量,非一般帝王所能比。

其实,杨广开凿大运河最直接的原因,既不是为去扬州看琼花,也不是“泄地气”,而是为了方便鱼米之乡江南地区大量物资的北上,以供应京都所需。运河形成之后,江南地区运往洛阳的大米、珍货源源不断,就是一个证明。

一个政权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解决吃饭问题要靠农业。炀帝的父亲文帝杨坚是位英明的君主,开国之初实行积极的耕战政策,颁布《田令》,授给百姓土地耕牛,并在关中开沟渠,引水灌溉农田,在扬州开山阳渠,以通漕运。隋炀帝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凿运河的,只是规模更宏大,路线更长,使其功能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


千里白骨 耗尽民力

为了挖凿大运河,杨广先后动用了几百万民工,有明确记载的有两次——

《隋书·炀帝本纪上》(卷三):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大业四年,“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据说隋炀帝修筑运河时,死于筑河工地上的民工人数有上百万之多,可谓千里运河,千里白骨。

而隋炀帝沿运河的巡游,更是阵势隆重:一路上,隋炀帝和萧皇后分别乘着两艘四层高的大龙船,船上装饰得像宫殿一样金碧辉煌;接着是皇妃宫女、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分乘几千艘彩船;最后是卫兵乘的及装载后勤物品的几千艘大船。这庞大的船队在运河里排开,前后竟有二百里长……大小船只六千余艘,随行宫女三千多人,官员和卫兵不计其数,仅拉纤的民工就有八万多人。

自从有了运河,杨广的荒淫就交通上来说,更方便了。


是非功过 自有评说

站在伦理的角度,我们痛恨着炀帝、诅咒着炀帝:是他,役民无度,只用6年时间就疏浚、改建、扩展和开凿出了5000里大运河,使数以百万计的众生化作了河滩上的皑皑白骨,化作了运河里的滴滴水、朵朵浪,被掩埋在了大运河边的泥土里。

但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们必须称赞炀帝、钦佩炀帝:大运河的建造是一项“功在隋朝,利在千秋”的工程。它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

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 禹论功不较多。”唐人拿杨广和大禹来比,足以说明唐人对炀帝修运河的功绩是万分明了的。

事过几百年,到了宋朝时候发大水的时候,这条千里隋堤还救了成千上万家人的性命。大运河是古今中外最长、最宽的运河,是世界水利史上空前伟大的工程。 

 

 

 


 

 
 
杂志介绍
国家名城委会刊《中国名城》杂志,是独家报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保护、发展与转型成就的专业性期刊,旗下《中国名城•文化专刊》在秉承《中国名城》杂志责任与使命的同时,深度探寻名城魅力,打造面向城市精英的城市文化新媒体,为中国城市量身定制专业化的、具有中华核心文化价值的国际传媒专刊,构建中国城市文化品牌。
 
  《中国名城·文化专刊》北京采编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6号华亭嘉园E座8G
邮编:100029
电话:(86)10-82857559/82858779
邮箱:thecityculture@163.com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09016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