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联系我们       返回主站
 
  首页 > 历史文化
 
古建六面体
扬州园林建筑物的外观,介于南北之间。而结构与细部的做法,亦兼抒两者之长。就单体建筑而论,柱础有北方的“古镜”形式,同时也有南方的“石鼓”形式;柱则较为粗挺,窗则多数用和合窗。栏杆亦较肥健。屋角起翘,虽大但比苏南来得低平。屋脊则用通花脊,比苏南的厚重。从个园宜雨轩的细节解剖图中,可以细细品味中国古建的样式传承。

 
 
 
梁类构件
七架梁   其上承七根檩,长度为六步架之梁。
五架梁   其上承五根檩,长度为四步架之梁。
三架梁   其上承三根檩,长度为二步架之梁。
六架梁   其上承六根檩,长度为四步架加一顶步之梁。
四架梁   其上承四根檩,长度为二步架加一顶步之梁。
顶梁   其上承二根檩,长度为一顶步架之梁。
 
 
倒挂楣子
用于有廊建筑外侧或游廊柱间上部的一种装修,主要起装饰作用。均透空,使建筑立面层次更为丰富。
 
 
垂脊
垂脊是中国古代屋顶的一种屋脊。在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的建筑上自正脊两端沿着前后坡向下,在攒尖顶中自宝顶至屋檐转角处。
对庑殿顶的正脊两端至屋檐四角的屋脊,一说也叫垂脊,但另一说为戗脊。
垂脊上有垂兽作饰物。其中歇山顶垂兽在垂脊下端,其余则在垂脊中间偏下的地方。卷棚歇山、悬山、硬山等级较低,不一定安置垂兽和蹲兽。
以重檐歇山顶,附图是各种屋脊部位的名称。
 
 
 
正脊
又叫大脊、平脊,位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正脊两端有吻兽或望兽,中间可以有宝瓶等装饰物。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均有正脊,卷棚顶、攒尖顶、盔顶没有正脊,十字脊顶则为两条正脊垂直相交,盝顶则由四条正脊围成一个平面。。
汉朝以前,正脊平直,汉朝起正脊开始出现两端翘起,曲线,这种做法盛行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则多恢复直线。
 
 
 
戗脊
在有不同方向的承梁板的屋顶中,其两个斜屋面交接处所形成的外角。又称岔脊,是中国古代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度,对垂脊起支戗作用。
重檐屋顶的下层檐(如重檐庑殿顶和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的檐角屋脊也是戗脊,称重檐戗脊。
戗脊上安放戗兽,以戗兽为界分为兽前和兽后两段,兽前部分安放蹲兽,数量根据等级大小各有不同。
 
 
 
穿插枋
是位于抱头梁之下,连接檐柱与金柱,横贯檐廊的枋材,主要作用是拉结檐柱和金柱为整体,两端用透榫与柱相结合。
 
 
 
是建筑物中垂直的主结构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 
在中国木建筑中,横梁直柱,柱阵列负责承托梁架结构及其他部分的重量,如屋檐,在主柱与地基间,常建有柱础。另外,亦有其他较小的柱,不置于地基之上,而是置于梁架上,以承托上方物件的重量,再透过梁架结构,把重量传至主柱之上。例如脊瓜柱或蜀柱,是在梁架之上承托部分屋檐的重量。
中国古代的柱子多数为木造,属于大木作范围;间有石柱。为防水、防潮,木柱下垫以石质柱础。
 
 
 
栏板
栏板,是建筑物中起到围护作用的一种构件, 
 
 
 
 
 
门:含景含情
 
扬州园林及城区之门,由于观赏需要,皆作艺术构图,造型十分丰富。其建筑工艺及技巧,讲究“含景含情,引人入门”。
 
 
扬州园林、城区诸园及一些建筑之门,都配以长直或曲折之墙,围出一方独立天地,扬州门的建筑造型十分丰富。有八角式、八方式、月洞式、葫芦式、汉瓶式等等,能做出长方、八方和月洞等各种变形。如八角式上端两门角加云头或加如意,造型即变为如意式。圈拱式中部稍加反曲,形成瓣尖,即成莲瓣式。月洞式稍加变形,即成挑式……只要线条稍加变化,构图略有不同,就形成千姿百态、美观闲雅之门。
扬州一般传统民居使用的门,简洁古朴。其特色节是大门两旁门墙由青整砖青灰丝缝或磨砖对缝扁砌到门楼上首,门墙边侧竖砌简要的象鼻卷,(北方称象鼻臬)又称如意卷,为此北方称之如意门。考究的象牙镶砖雕,常见的有卷草或龙戏珠图案。角牙的作用是增加过门板支撑,扬州大门及过门多用木板,枋、板厚常见7-9厘米,甚至达12厘米厚。
从前扬州建筑不但在大门造型上讲究,而且在尺寸细节意识上也很讲究“顺序”吉利的口彩,其尺度常与“9、6、半”等数字有关。9象征最高数、天数,又称极数,6有“六六大顺、明不六暗六”之说,半有“伴”的含意。
扬州民居大门门扇多为对开实拼门(北方称之实榻门)中间用二道或三道暗“穿带”梢得数片门料拼接,考究的门扇上栽口成企口式,关闭后即使人将眼睛扒在门缝间也看不到门内。还有在门框、门扇上用铁皮包镶,饰门钉吉祥图案。铁皮包镶一方面是防止门扇久后朽坏,更重要的是起到防火作用。在江南更考究的人家在门扇上镶斜角锦式磨砖小方砖。
 
园林之门
由于观赏的需要,皆作艺术构图,造型十分丰富。林园之门,一般皆上嵌石额,题刻园名,下端两侧,置抱鼓石防护装饰。有的以水墨砖砌筑,有的门恒上饰精美砖雕,有的门前置一对石狮,有的迎门建高大照壁,或者与其它建筑山石花木构成一组门景。
面阔三楹的古典式门——正中一间檐下,除了有名人所题匾额之外,门前两侧廊柱上抱联的文字,都点出了园中景致的特色,这一类园门,本身就是一个框景,将园内山石花树曲廊飞檐的一角展示在这一画框之中。
 
屏门
因起屏门作用,故称屏门,大型民居进入大门楼,迎面在后檐柱之间置屏门四扇,平时开边侧一扇屏门,遇有婚丧喜庆或贵客开启中间两扇,考究的人家进入仪门亦设置一道屏门,位置在前步柱或廊柱之间,两侧临虚,平时进出按规矩左进右出。大、中型民居在厅、堂后步设一道屏门,多为六扇。规整的屏门根据高度,定门扇厚度,一般是门高一丈,板厚二寸。门扇上下左右置框,框内用板,板与板之间用暗竹梢或干燥木梢拼接缝。屏门背面一般设四道穿平带,考究的双面夹板光面一致,中间空,北方人对此称之鼓儿门。
 
扇门
传始于宋初,宋、明时期称为格子门,清代称为槅扇,隔扇或槅扇门,扬州、北方都称之槅扇或格子,而江南苏州地区称之长窗。槅扇门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上为槅心,下为裙板(宋时称障水板)。竖向边框称之边挺,横向上、中、下短木称之抹头组成槅框。槅扇多按装在厅堂檐柱之间或前置廊的步柱之间。根据开间的大小有四扇、六扇,扬州按规矩均向内开,不向外开,但现代修建时不注意扬州这个规矩,有向外开的,而江南苏州地区有向外开的。
 
 
 
 
窗:光影流转
 
昔有诗云: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生动地写出了扬州花窗透风、漏月、泄景的功能。在扬州园林和庭院乃至住宅中,制作花窗不仅仅是工匠的事,往往是文人构想、画家设计成图、工艺家领导匠人制作。所以扬州古代花窗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名园建筑美景之中,总有一些镶嵌于墙体上的形形色色的漏窗、空窗和洞门闯入眼帘,这些既具备实用功能、又带有装饰效果的门窗统称为“花窗”。扬州的花窗制作艺术可以用五个字来加以概括,这就是:象、用、意、趣、境。
“象”是构成扬州园林花窗美的第一要素。形象美的构成源于三个方面:多姿多态的外框造型、幻化无方的图案构成和各显其妙的砌筑用材。
 “用”扬州园林多是一家一户的私人宅第,受到占地面积限制,建园时,需要利用大量墙体分隔宅院、广开门窗营造景深。花窗作为艺术化的门窗,也因而具有“通透”、“观借”、“出入”三大功能。
 “意”写意,寓意是扬州园林花窗艺术的又一个鲜明特点。其造型图案与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中可以透视到汉民族文化里某些特有的哲学观念、人生理想与审美习惯。
“趣”来到扬州小盘谷“丛翠”的入口,你会觉得眼前一亮,一只胖鼓鼓的大桃子正神气活现地立在院墙上,曲线柔和,体态肥美,那副饱满欲滴的样子叫人馋念顿起。
又如瘦西湖白塔晴云馆葫芦门、片石山房月牙门、二分明月楼日月窗等。这类巧运匠意、充满奇情逸趣的花窗小品,大大地活跃了庭园中的气氛。
“境”意境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美学概念,它既是历来文学艺术致力追求的极致目标,也是我国古典园艺的活的灵魂。
在园林造境中,花窗本身所具有的独立审美意义变得不再突出,重要的是花窗与它周围环境的关系。如花窗与院墙、花窗与院景、花窗与花窗等,正是在与整个园林大环境的高度和谐与相得益彰中,传统花窗艺术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升华——意境美。
总之,美轮美奂的园林花窗、花窗所具有的丰富的造园功能以及花窗所创造的精湛的园林意境,赋予了扬州古典园林以永久的魅力。
 
什锦空窗
寄啸山庄中除隔墙上两面海棠式空窗之外,西部园内水池之南的复道廊墙上,有上下两排空窗,最为精美。空窗皆横向以水磨女方砖拼砌成梅花、海棠、菱花、如意、莲花、剑环等窗式,精致、简洁,古朴、大方,尺幅统一而形态各异。
 
方格子窗
明清早期还有一种常见窗棂纹饰:即用小木条投榫相交组合成方形图样,此又称之为豆腐块式、满天星式,当今在扬州汶河路上明代建筑四望亭。文昌阁上窗子可见其式样,这是明代明式作法,延续至清代形式之一。
 
榄窗
榄窗置于榄墙上面,多用于次间,稍间或者厢房位置,扬州居民榄窗下多砌单砖墙。考究的用磨砖砌墙。有的考究的人家榄墙不用砖砌而用板墙,内外夹层两面板,更考究的外置栏杆,内置可活动夹板,夏天炎热时可将夹板摘除。内外通风通气。
 
支摘窗
扬州支摘窗,有三种:一是上、下两扇窗,下一扇固定,上一扇可用挺勾支撑,多用于一般民居。第二种是上、中、下三扇相接,上、下两扇固定,中间可用挺勾支撑。此种形式的窗子北方人称之支摘窗。江南、扬州人称之合和窗。
 
 
 
 
廊:蜿蜒就势
 
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功能就是作各种墙的"线”,但廊比墙更为通透空灵,它总能似隔非隔地将园景分隔,又使分隔的景色连成一体。并将自己也融入景内丰富和变幻着园景的空间和层次。
 
 
廊是亭的延伸,是联系风景建筑的纽带,既能引导视角多变的导游交通路线,又可划分景区,丰富空间层次增加景深,是中国园林建筑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
廊是一条带屋顶的道路,通常作木构卷棚顶,让人避免日晒雨淋。它因地制宜,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变化多端地将房屋山池连成统一整体。中国园林中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
 
双面空廊
双面空廊两边设柱,双面空透可观景。如熙春台之北,接于十字阁的一段曲廊,玲珑花界蜿蜒于湖水之南与亭相接的一段曲廊,个园北部涵虚堂东侧与亭相接的一段曲廊,冶春临水处香影廊与水绘阁之间,略带弧形的一段短廊,都称之为双面空廊。
 
复廊
双面空廊中间建花墙的,为复廊。这种复廊似将两个相反方向的单面廊合而为一,如小盘谷东西园之间的廊道。
 
双层廊
如果将两个单面廊叠加为上下双层廊道,则为双层廊。寄啸山庄西园曲池之南的一段双层廊最为典型。
 
水廊
湖上二十四桥水北,湖之西岸,有长廊随岸蜿蜒达数百米,有时架于河口,与桥合一的称之为桥廊,而有一两段全架在水上,则为水廊。
 
复道双层廊
扬州的复道双层廊,在建筑上颇有特色,一处在个园内,长达四开间,东西连接秋山和抱山长楼,上为双面空廊,下为单面廊。而蔚为壮观的,则是寄啸山庄的复道回廊。此廊全长达四百米,周通全园,而又造型奇巧、壮观,所以为游人、专家所注目,称誉于海内外。
 
 
 
 
墙:似隔非隔
 
扬州墙之建筑特色,取决于墙的位置和功能性,形式也多种多样。一般而言,外围的墙,多用于界定园林的范围,常用高大的实墙,或不易攀援的水波状云墙。园内的墙,多用于分割空间,增加层次,但又要墙隔景不隔,所以常用透空花墙,即漏砖墙;同时,墙也比较低平。
 
 
扬州墙建筑所用的砖皆为青砖,它是由粘土为原料,再加配料制成砖坯,干燥后放入窑中高温约一千度焙烧后,再从窑顶将水徐徐渗入后,使砖变成青灰色,此砖结实耐碱、耐久。
扬州建筑外观墙色分有清水墙、泥水墙之别。清水墙,青砖原色,不加粉饰。扬州民居砖墙大多为清水青砖墙,外墙多有粉白灰墙,或青灰粉饰墙,即所谓粉墙黛瓦。
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墙,坡地或山地则就势建成阶梯形,为了避免单调,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墙。划分内外范围的园墙内侧常用土山、花台、山石、树丛、游廊等把墙隐蔽起来,使有限空间产生无限景观的效果。
 
漏砖墙
一般而言,外围的墙,多用于界定园林的范围,常用高大的实墙,或不易攀援的水波状云墙。
园内的墙,多用于分割空间,增加层次,但又要墙隔景不隔,常用透空花墙,即漏砖墙;同时,墙也比较低平。寄啸山庄中的墙体艺术十分丰富。《园冶》中说,园内用于分割庭院空间的墙体,如牡丹厅东面的隔墙,园之东西两部分之隔墙等,都砌作透空花墙。即以东西隔墙而言,以水磨小青砖编砌成图案,几面透空花窗拼砌样式皆不相同,十分精细、雅致。
白粉墙景
个园内有多处青瓦粉墙,墙前植木叠石,幽然成景。煦春堂前西南两面,都是青瓦粉墙。墙前叠置湖石,参差绵延,又栽松植竹,铺草种花。于是粉墙如纸,竹影石影映于其上,绿草红花芳于其前,宛然如画。
 
屏风墙
在山墙两端头高出山墙屋面的墙,状如屏风,故称屏风墙,江南苏州地区亦称屏风墙,常见有独立屏风墙,扬州匠人称独脚屏风,(独立一垛头高出屋脊的墙)。有三垛头称之三山(脚)屏风,有五垛头称之五山(脚)屏风,其造型叠落均匀有致,端头平实不起翘。而徽州垛头端头起翘,状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并多灰粉饰,扬州不粉饰,清水青砖原色。
 
云山式墙
又称游山式墙,其形如连续柔和波浪弧线造型,视觉上有韵律美感,多用于内院,园林墙中。
 
青整砖扁砌墙
清代常见三顺一丁砌法,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而在明代多为一顺一丁砌法。
 
 
 
亭:空灵多姿
 
扬州园林中的亭,出檐翼角,无北方园亭之沉重,亦不像江南园亭的纤巧,介于南北二者之间,显得比较沉稳、朴实、秀丽、大方。步入园林,亭的姿影总是处处可见。
 
 
扬州园林亭的建筑在造型上,与其他建筑相比,它显得小巧玲珑而集中、向上。亭的台基一般只有几根立柱承重,所以显得空灵轻盈。它的屋顶形势与曲线变化也十分丰富。
 亭较为突出的特色是在选址、立面造型、色彩等方面,比其他建筑能更自由灵活地有设计者把握、确定。所以在扬州园林中运用也十分广泛。
亭,可伫立山岗,可临水照影,可跻身于竹木之间,可兀立于桥头,可依附于别样建筑之旁,可立于园中一隅,可单亭玉立,可双亭相拥。亭,可三至八角形状,可梅花形、圆形、正方形。可单顶、可重檐;可攒尖顶、可正脊两坡顶、可歇山顶、可卷棚顶;可大可小,甚至有半亭之筑;也可竹可木,亦可用各种合适材料建造。檐柱间可途彩绘,可饰木雕等等。
亭,以其轻盈多姿的形态,与其他建筑以及山水花木相结合,自由活泼地点缀着园林中的风景,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秀丽的图画。
无双亭
观巷琼花园中的无双亭,是一座重檐圆攒尖顶亭,高高兀立于湖石假山之上。上檐下悬“无双亭”匾额,亭柱间置方砖短栏。亭在园之西北,为园中最高观景之点。立于亭中,园中曲池堂廊花才可尽收眼中。
 
单檐小亭
寄啸山庄园内,东园山上的两座单檐小亭,各有其妙。一在假山起处,小亭建于山石之上,下有深池,旁植玉兰、迎春,亭后墙上藤萝悬垂,构成一角幽境。同时,立于亭侧,可见壁山峰峦起伏,绵延西去。于墙北折处,山亦北转,却见西边更远处,花墙之中楼亭花树隐约。在亭内南望,则见小桥流水、湖石小山掩映于疏柳之中。
 
单檐搌尖顶方亭
寄啸山庄内最令人赞赏之亭,则是在西园水上这座单檐搌尖顶方亭,下有白石为台,台之四周设石栏,有桥可达南北。亭内置长椅石桌、石凳,供人憩坐,观赏四面山水楼廊、漏墙面窗、从桂枫林。
 
 
 
 
瓦:度镶筑磨
 
从古建筑用瓦的形式看,主要常见的瓦有三种,青瓦、筒瓦、琉璃瓦。从规制上来说,居民屋面只能用青瓦,不能用筒瓦、琉璃瓦。青瓦,扬州人对此称小瓦,江南有人称之蝴蝶瓦。清官式称之布瓦,因从前造瓦时用布遮隔桶模,所以瓦片内侧有纹,故称布瓦。
 
 
从屋面形式和规制等级上来分,有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攒尖式,单檐庑殿试,单檐歇山式,单檐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
在扬州寺观建筑中有重檐歇山式,在园林厅堂建筑中,有歇山式,例个园内宜雨轩。扬州园林中亭式建筑多为攒尖式。考究的有重檐攒尖式,例如瘦西湖小金山上的风亭。国庆路上两淮巡盐御史衙署门厅屋面建筑形式即为悬山式,又称挑山式,宋式称之不厦两头造,扬州匠人俗称出山出檐式。在扬州民居建筑屋面为硬山式居多。硬山,即一条正脊、前后两个坡屋面,屋面两端头与两山墙头本齐平,考究的在两山头随屋面坡度镶筑磨砖博风,其下还有磨砖拨檐。
在旺砖上铺砙。考究的人家望砖要刷烟灰色,下面刷披白线,人在下面仰头看浑然简洁,这又称之露明造。望砖还根据主人的身份、地位还细分官式和民式之别。官式望砖比民式望砖大、厚、宽。
 
望砖
扬州人从图吉利上来说又称之“旺砖”。扬州民居屋面皆先在椽子上铺望砖然后扬州匠人称之“极望”。从大户人家在厅堂前走廊上带卷的弯椽上铺的望砖要经过磨面后再使用其上,称之细望。
 
扬州民居筑脊皆用小瓦筑脊,选择整齐规格一致的小瓦竖向紧密排列,又称“竹脊”,南方称之“甘蔗脊”。扬州屋面脊两端头与山墙边多做回纹式造型脊头,看上去平实稳重,不及南方脊头起翘造型多样,显得轻盈秀美。江南园林建筑中多用卷棚式脊头,北方也有此做法,美其名“元宝脊”,脊顶显得光秃简约,扬州匠人戏称“和尚头”脊。
 
翼角
扬州园林建筑中歇山、亭式翼角起翘的角度介于南方与北方之间。不及南方翼角起翘秀高冲天却比北方翼角曲缓深远大气,这也就是常说的兼有北方之雄、南方之秀,又不失自有个性的建筑细节的典例形式之一。还有扬州檐口一块造型状似猫头,故扬州人俗称“猫头”,其下底瓦端头略起翘,便于滴水,故称“滴水”,而北方称之“滴子”。南方将上盖做成花边式,故称“花边”。扬州还有一些少数民居中檐口不用猫头,而用纸巾灰粉作成扇面式,其形也很简洁。
 
 
 
 
 
 
 
杂志介绍
国家名城委会刊《中国名城》杂志,是独家报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保护、发展与转型成就的专业性期刊,旗下《中国名城•文化专刊》在秉承《中国名城》杂志责任与使命的同时,深度探寻名城魅力,打造面向城市精英的城市文化新媒体,为中国城市量身定制专业化的、具有中华核心文化价值的国际传媒专刊,构建中国城市文化品牌。
 
  《中国名城·文化专刊》北京采编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6号华亭嘉园E座8G
邮编:100029
电话:(86)10-82857559/82858779
邮箱:thecityculture@163.com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09016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