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联系我们       返回主站
 
  首页 > 城市生态
 
人间沧桑水故事
京杭大运河从北向南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的同时,还串通南旺、蜀山、南阳、独山、微山、高邮、太湖等大中型湖泊68个,大运河沿线湖沼湿地的形态,在历史时期经历了沧桑巨变。

北五湖的兴衰

山东省的湖泊主要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 北五湖形成于明永乐初,包括安山、马踏、南旺、蜀山和马场五湖。最北的安山湖,系元末梁山泊湖水下移至安山以东洼地而形成的湖沼。南旺湖是明永乐九年(1411)重修会通河时,听从了汶上老人白英的建议,引汶水注入南旺高地,围地束水成湖。随着大运河的开发利用相继形成,起着蓄水济运、调节运河水量的作用。

南旺地势高亢,汶水在此分流南北济运,因运河中贯,将湖分成东西二部分,西湖称南旺湖或南旺西湖,东湖又被汶水划分为南北二部,北部称马踏湖,南湖称蜀山湖。最南马场湖是元初开济州河引汶泗水至济州(今山东济宁市)城东会合,环城西南流至城西分水,作为济州河的水柜(水库),形成于分水处的西侧。

北五湖中安山湖淤废得最早。南旺湖初作水柜时,南旺西湖周93里,马踏湖周34里,蜀山湖周65里。南旺湖是会通河的主要水源,对运河通航关系至大。明清两代规定每两年大挑一次,每年小挑一次,并三令五申禁民围湖造田,然而终因大自然和人为的共同因素而消亡。

蜀山湖被垦速度较慢,因其在运河之东,作为主要水柜之故。清康熙时周围65里,计地1890余顷,除其中20顷为民田外,其余均可蓄水。清末漕运停止后,南旺西湖和马踏湖全淤为平地。仅蜀山湖保留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曾培修南旺西湖堤作为滞洪之用。


南四湖的惊艳

南四湖,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沿大运河呈带状分布。北起济宁市南的小口门,南至徐州市北的蔺家坝,南北长约110km。邵阳、微山、独山和南阳四湖实为一体,是梁山泊消失后逐渐形成新湖,无论从湖泊史还是从自然风貌的角度看,都散发着无限的魅力。

南四湖的演变与运河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昭阳、独山两湖诞生于明嘉靖至隆庆初年, 微山和南阳则分别形成于明万历至清顺治和清乾隆年间。它们既是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向鲁中南山地边缘扩展的产物,又是元、明、清三代进行漕运的结果。

南四湖汇集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317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来水,入湖河流有50多条。南四湖湖盆呈浅平形,除京杭大运河湖区航道外,大部分湖区平均自然水深为1米左右,最深处在微山岛以南,水深3米左右。清咸丰年间,南四湖周回近350公里,总面积约2055平方公里。今天的南四湖总湖面1266平方公里,湖底平坦,水质肥沃,富含浮游生物及有机质,水产资源非常丰富,保持着良好的生态链,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微山湖横空出世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一首悠扬的歌曲让微山湖名扬天下。其实,贵为中国第六大淡水湖、面积1288平方公里的微山湖只是南四湖之一。 

元、明时期,利用泗水河道开凿会通      河,运河东岸的昭阳湖曾与济宁以北的安山、南旺、马场湖同作为四大水柜以调节运河流量。运河两岸地势是东高西低,水源来自东岸山东丘陵的汶、泗诸水,因将水柜设在运东,而以运西的一部分洼地作为“水壑”,水柜拦以蓄水,水壑备以泄洪。明嘉靖初,黄河连续在徐州、曹县、单县、城武等处决口,水漫沛县以北,洪水冲毁运河河道,灌入昭阳湖,使湖底淤高,湖面扩大。

清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开南阳新河,运河自南阳镇以下,改经昭阳湖东,经夏镇抵沛县留城。新河脱离泗水故道,地势较高,从此昭阳湖由水柜变成水壑,它东承运河余水,西有黄河决流汇注,湖区日益扩大,沛县、鱼台大片地区均为所浸。由于黄河北决频繁,李化龙疏请开泇河,由昭阳湖穿夏镇李家口,出镇口,达邳州直河口,于是在运河以西的微山一带,原介于运河和山东丘陵之间的背河洼地也变成水壑,终于形成了北与昭阳湖相连的微山湖。

年轻的洪泽湖

洪泽湖是唐宋之前在淮河下游原已存在的一些小型湖荡基础上,经黄河长期南徙夺淮以及古人为航运、防汛筑堤蓄水形成的水库型湖泊,故洪泽之名不见于古籍。洪泽得名,迄今尚不过1400年。

古代淮河南岸淮阴、盱眙之间原分布着星罗棋布的小湖荡群,其中知名的有破釜塘、富陵湖、白水陂、万家湖、泥墩湖、成子湖等,被称为富陵诸湖。隋炀帝时,较大的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以后洪泽湖即由此而得名。

北宋时,曾在淮阴、盱眙之间的淮河南岸开凿过洪泽运河和龟山运河,以避长淮之险,可见那时淮河和南岸诸湖泊是不相通连的。十二世纪,黄河夺泗入淮后,黄河泥沙垫高了淮河下游的入海故道,河、淮交会的清口淤塞,下流不畅,洪水倒灌,淮阴以上的洪泽浦等湖荡低洼地区,洪流汇聚,连成一片,洪泽湖由此形成。

运河哺育的西溪湿地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当代学者认为,如果把大运河看成一个流域,西溪湿地极有可能是京杭大运河上首个原生态湿地。西溪湿地园区由沿山河、五常港、严家港、蒋家港等6条河流纵横交汇而成,湿地内的水系和运河杭州段全部相通。

历史上,西溪湿地的面积广达60多平方公里,现在遗存的10.08平方公里已经得到保护。京杭大运河有很多分支末流,西溪湿地可以和京杭大运河看成一个整体,或者说,京杭大运河哺育了西溪湿地。

 
 
杂志介绍
国家名城委会刊《中国名城》杂志,是独家报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保护、发展与转型成就的专业性期刊,旗下《中国名城•文化专刊》在秉承《中国名城》杂志责任与使命的同时,深度探寻名城魅力,打造面向城市精英的城市文化新媒体,为中国城市量身定制专业化的、具有中华核心文化价值的国际传媒专刊,构建中国城市文化品牌。
 
  《中国名城·文化专刊》北京采编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6号华亭嘉园E座8G
邮编:100029
电话:(86)10-82857559/82858779
邮箱:thecityculture@163.com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09016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