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动态
   《中国名城》杂志动态
   《中国名城》杂志采访
   历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市长论坛
河南新型城镇化学术论坛在豫顺利召开
发表日期:2014/7/31 16:02:38   阅读:2361次




  2014年7月25日,由郑州大学城乡建设研究院、河南知新营造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名城》作为媒体支持单位的河南新型城镇化学术论坛顺利召开。来自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郑州市文物局、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城乡建设研究院、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的多位专家及城乡规划、历史遗产保护方面的30多名青年学者在河南知新营造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河南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论坛以“困境与突破”为主题,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分别从宏观政策、产业发展、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承以及城市安全等方面展开了讨论,针对河南省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难点、以及城镇化的发展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副处长夏保林博士主要从新型城镇化提出的背景、内涵以及河南践行新型城镇化及其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整体战略的贡献等方面进行阐述,进而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核心观点。并进而提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进行的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等实践,都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框架下有益探索,在全国具有可借鉴的意义。从目前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规划以及中国城镇化会议中的主要,均可以看到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探索的影子。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黄向球教授提出,河南的“县域城镇化”的探索和发展模式在全国层面是具有标本意义的。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的动力主要依托劳务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目前呈现较为繁荣的局面,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发展是以牺牲乡村的发展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县域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须回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关于农村发展与建设方面,黄总指出,河南省作为农业人口大省,未来仍有近1/3的人口在农村沉淀,因此,必须重视城乡协调发展。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许继清教授指出,虽然河南的城镇化水平较低,但总体而言,其城镇化建设仍然存在过度城镇化和过速城镇化的现象。城镇建设及具体的空间的布局上存在过度城镇化现象,只有量的扩张却没有质的提高,过高的速度也使城镇化的质量很难呈现较高的水平。因此,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从其内涵、质量、规模与速度上建构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任伟博士认为,从历史学家的视角来看,城镇化只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河南省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原文明的核心区,其选择的发展路径与其他早期文明迥异,才导致中原文明五千年不间断的发展历史。这种发展形态与中原文明重视农业生产活动和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宗法制的制度建设联系紧密。因此,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需要考虑其发展的历史文化基因,结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创造独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吕红医教授指出,由于历史人文条件与资源禀赋条件的不同,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机遇与路径不同于沿海发展模式,应积极探索以大中城市拉动为主的“正向推进”和乡镇和农村振兴为推动力的“逆向推进”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一方面以大中城市扩张、县域经济升级发展推进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另一方面,乡村应积极以传统农耕文明为基础拓展精耕细作的小型农庄式的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多元产业模式活化乡村,积极推进农业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就近城镇化”,从而创造多元化的、具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郑州大学城乡建设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特聘教授童丽萍教授指出,对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周期,中国城镇化普遍存在发展过快、水平过低的问题。而河南问题尤为突出。总体而言,河南的城镇化建设总体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不能简单以单一指标的城镇化率作为衡量标准。在目前重速度忽视质量的城镇化发展中,城市规划建设普遍存在安全隐患,综合防灾能力和建筑的结构安全性较差。因此,建立一种兼顾效率与质量的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观至关重要。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