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国家名城委年会暨研讨会议
国家名城委理事会常务会议
国家名城委片区会议
国家名城委秘书长会议
其它会议
     最新动态
中国古都学会
发表日期:2010/12/2 10:50:45   阅读:3618次

关于大同古都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宣言


  2010年9月19日至9月22日,中国古都学会2010年年会在著名古都大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学者相聚在这里,经过实地考察、学术研讨,就古都大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中国古都中的地位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形成以下共识:
  (一)古都大同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数百年的建都史,在中国古都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都大同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之北魏王朝的首都,此后的辽、金时期又成为重要的陪都。其中北魏在此建都九十六年,之前作为大代之南都六十三年,作为都盛乐时的北魏南都十二年,作为迁都洛阳后之北京四十九年,作为辽、金西京一百九十年,共四百一十年。
  古都大同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贡献,它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北魏时期,大同作为首都,成为以鲜卑族为主体的北方各少数民族与广大汉族民众相互融合的中心。在此后的辽金时期,陪都西京大同,又成为广大汉族民众与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重要场所,从而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古都大同又是中国都城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北魏平城建设中许多重要规制和设计理念,影响到北魏洛阳、隋唐长安的都城建设,甚至波及域外的日本、新罗。目前,大同的城市框架基本保留了古都的概貌,为中国学术界对古都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样本。
  古都大同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如北魏云冈石窟,北魏平城遗址,北魏金陵、方山文明太后陵遗址,灵泉宫、灵泉池,北岳恒山悬空寺,辽金古建筑善化寺大雄宝殿、天王殿、普贤阁和华严寺簿伽教藏殿、大雄宝殿,辽金明清彩塑、壁画,明清大同府城城垣、里坊以及代王府九龙壁、广智门和宫殿遗址等,它们或为世界文化遗产,或为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工艺之雅致,在众多的中国古都中是不多见的。
  古都大同还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儒、释、道三教的相互融合占有突出的位置。以北魏平城为中心的佛教发展,促进了儒、释、道三教的激烈碰撞和融合,为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它遗留下来的古代佛教艺术珍品,无论是北魏云冈石窟的五万多尊石雕,还是辽金华严寺、善化寺的彩绘泥塑,都是大同古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结晶。
  有鉴于此,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基于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多元一体的基本认识,中国古都学研究理应更加重视包括鲜卑、契丹、党项、女真等在内的各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重视各民族政权都城独特的历史地位。其中大同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上主流王朝北魏的国都、辽金的陪都,拥有丰富的都城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常务理事会讨论中提出,古都大同以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堪跻中国大古都之列。这一观点获得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响应。
  (二)大同近两年来展开的古都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大家认为:
  1.大同市有鲜明的古都文化理念。古都文化遗产延续城市的记忆,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文化决定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城市内在的美。一个城市历史积淀越深厚,文化遗产保护得越好,城市的个性就越强,品位就越高,特色就越鲜明。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大同市广大干部与群众才有了“古都文化遗产必须保护、传承,要整体保护、重点修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在规划、建设中注入古都文化基因,要在利用中更好地保护、传承”的理念。
  2.大同在古都文化保护中有明晰的工作思路。大同“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都城文化保护的基本思路,正是20世纪50年代郑振铎、梁思成先生提出的避开文化遗产建设新城区以保护文化遗产的城市设计、规划理念的具体体现。
  3.大同在古都文化保护中有合理的运作方法。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包括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的治理,上、下华严寺的整合与修复,善化寺、法华寺、关帝庙、文庙、帝君庙、纯阳宫、清真寺、代王府、古城墙和历史街区及古民居的修复,都是有历史依据并经过专家研讨、论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都是全国、全省著名专家的智慧结晶。修复工程努力按照中国传统样式并体现了其初创时代的建筑特点,利用传统设计、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传统结构,修旧如旧。这些具体做法保证了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科学性。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处于严重困难时期,目前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城市建设,依然采用“旧城改造”,即“拆除旧城区改建为现代化新城区”的建设模式,不可避免地对文化遗产造成严重损毁。这几年来以大同市为代表的一些古都城市,摒弃“旧城改造”建设模式,采用避开旧城、异地建设新城区的做法,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与会专家、学者对大同市的工作与努力表示赞赏,并认为,大同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部分与会者称之为城市建设的“大同模式”,若能加以科学总结,并不断加以完善,必定能给全国各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以深刻启示,甚至为全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弥足珍贵的参照,并极大地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使城市更具个性、更有特色、更富魅力、更宜居住,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