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线路 世界遗产 名城胜迹 名城文化 经典旅游

      文化线路
 
      世界遗产
 
      名城胜迹
 
      名城文化
 
      经典旅游
 
四字垒就的小城—青州
发表日期:2009/2/18 14:57:28   阅读:2351次
郑贺山  赵宏伟

倘若你走过的城市多了就会发现每座城市就其建筑风格和模式来说,无不有其独特的历史机遇和演变的轨迹。被誉为“海岱明珠”的青州市,就是用“古、青、新、商”四字垒就的一座富有独特风格的小城。

青州够古老的了,境内星罗棋布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青州城作为海岱间历史上的名城重镇和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也长达1100余年。历代更迭、岁月沧桑给古城留下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云门山明代石刻大“寿”字冠称全国之最;玲珑山郑道昭题刻玲珑剔透;万年桥饱经风霜的容颜;仰天山的绝壁崖刻;保存完好的真教寺、清真寺;还有范公亭、偶园、衡王府和旗城旧址……宛如镶嵌在古城博大胸襟上的一颗颗流光溢彩的明珠,充溢着古色古香。悠远、辉煌的历史,浩繁、厚重的文化遗产,丰富了青州古城的历史内涵。
如何面对祖先留下的众多名胜古迹,小城人民秉承动“今”而不伤“古”的传统,把保留“古”字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石,使这些历史珍宝远离浮尘,重放异彩。保存完好的衡王府牌坊,古老光亮的照德街,以及真教寺自元代一直唱到今天的诵经声,使小城依旧有原汁原味的“古”;投资千余万元修茸一新的范公亭、顺河楼、李清照纪念祠等,使小城凭添几分愈加醇厚的“古”;而走在范公亭光洁的石板路上,两旁小瓦坡顶,飞檐翘角的仿古建筑,又会把你“生拉硬拽”到小城辉煌而遥远的古代,与“三贤”夜话,与词人对赋,对王曾共读……,而小城人一味地“思古”也并非只是“悠情”,浩瀚的名胜古迹,日臻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使每年来此“一睹芳容”的观光游客多达是百万人。
古青州城,走走看看,可以观赏到魏晋风度,倾听到盛唐之音,感受到宋元意绪,领略到明清的世俗人情,在范公亭西路仿古一条街,重檐歇山式的结构,金色的琉璃瓦楼顶,青瓦白墙,展示出浓郁的传统色彩和历史气氛,作为“青文化”的发祥地,这里蕴含着独特的历史魅力。

何谓“青州”?据《周礼》记载:“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青州,从诞生起,就是一身绿色,遍地葱笼。
然而“地望攸重”,使其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纷纷战火把青州变成了“黄土遮天”的土城子;解放初,林木覆盖率仅为0.5%。为再现古城的绿色生机,青州几代人脚踏实地插青播绿,以致于年年种花、栽树、植草成为青州人的“嗜好”;保树、护草、爱花成了青州人的“市规”,特别是近几年来,青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投入300余万元大搞城市绿化美化,不断丰富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在增绿量上档次上下功夫,在重精品上水平上做文章,全面实施“黄土不见天”工程,把街道绿化与沿街小游园、小绿地、小花坛、小景点、雕塑相结合,形成游园绿地、花坛、雕塑、立体绿化和主体绿化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美化新格局,同时做好庭院单位绿化和小区绿化这篇文章。截至目前,城区绿化树木已达69万株,城区绿地总面积达455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80万平方米,植草皮2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7%,人均占有绿地7.33平方米。
如今,当你驱车进入青州城区,仿佛进入树的海、花的洋;那条条街道,片片空地上不时冒出的绿篱、草坪、花坛、行道树、乔木灌木,常青落叶,花草树藤争奇斗艳,各擅一时之胜。把这座千年古城掩映在花海碧浪中,若非两侧商厦林立,真有误人植物王国之感。
青州人对绿化还特有讲究,在“见缝插绿”的同时注重乔灌搭配、花草相映,以及与整体建筑和文化古迹谐和,达到绿叶衬红花、碧树绕古楼,先后建成了“国槐一条街”、“法桐一条街”、“芙蓉一条街”、“白果一条街”,青州以青取胜已名不虚传,一座春华、秋实、夏荫、冬青,三季有花,一季有果,四季常绿,风景宜人的园林城市已呈现在人们眼前。难怪当地居民说,青州城不但绿了,而且更美了。

青州,在以往人们的感觉里是以古老优美著称的古城,她猛然间走出“小家碧玉”般的羞涩与矜持,向世人展现北方名城绚丽多姿的现代风采,还是90年代以后的事。自1992年开始,青州市把“新”字列入构筑现代城市的总体规划,使得小城变得时髦和“现代”起来。
说起小城的现代化,我们不提商厦林立、市井繁华,不提霓虹闪烁、小城不夜,也不提发达的通讯和完善的城市功能,单从这道路变化就能掂量出小城的发展之快。以前的青州古城最宽的街道不过五、六米,勉强抬得过知府老爷的小轿;今天,当你驱车来到宽达30多米或是50多米的市区道路上,就觉得时代变了,心开朗了,两旁绿树、街心花坛、精美的护栏、比利时路灯……使你感到这不仅仅是一条单纯行走的路,而是小城婀娜多姿的腰身上一条绚丽的彩练;正是这总长达138公里的无数条彩练,把小城缠绕成一个“围”字型彩球,抛向多彩的世界,连接希望的未来。
眺望市区,可以现看到青州成构图的现代化启气势,整个城区按照“30万人口,3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的“二个三”中等城市规模规划,布局分为五区:东部为工业区,西部为文化区,南部为风景区,北部为仓储区,市中心为商业区、行政办公和生活区。区划分明,层次清晰。马路上五彩车流,摩托车潮让人感受到古城昂扬奋进的步伐。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热、环卫设施、公共线路、市话容量都超越同等城市。

漫步小城的大街小巷,让人感受最深的是商业繁荣给她带来巨大变化。不管是在高楼大厦摩肩接踵的现代商业区,还是货摊毗连成片的街头小市,到处人头攒动,商贾如流。拿当地居民的话说,这里是“街街有市,天天如集”。
城以市活,市以城兴。小城的当家人对这点深信不移。他们在市政与市场,市容与繁荣,交通与流通的结合部寻找平衡。兴城先兴商,兴商建市场,1990年市区瓜市村85户人家依街而立,自发形成了副食品批发摊点群,既堵塞交通,又影响市容卫生。当人们正等着政府部门出面取缔时,青州市委、市政府的一班决策者却一锤定音,城市、城市,有城必有市,有市才叫城。有问题可以解决,不能因噎废食。接下来不但加强了管理,而且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四年后的今天,当你再来这里时,那条因窄塞车的街道板直放宽了,来自天南地北300多家食品批发(代理)商搬进了造型别致的二层商业楼,“烟台苹果莱阳梨、江浙名茶云南烟、新疆奶粉东北参、四川柑桔贵州酒”应有尽有,上市品种达40大类2000多个,年成交额8亿多元。城区先后建成10条各具特色的商业街,龙山路摩托车经营一条街,是全省最大的摩托车经营一条街,还有玲珑路土产一条街、东门里牛羊肉批发街、火车站名吃一条街,都具有一定规模。
以商兴城,以城招商,不仅使这座“历史商都”再现了昔日“集天下之货,至齐国之强”的商业辉煌,也使城市建设有了足够的财力后盾。据介绍,这个15万人口的城市每年的城市维护费都在2600多万元以上。

                                                                                (作者单位:青州市建委)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