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漂流
初夏的歙县新安江,群峰叠翠,几场小雨过后,江水山色显得格外清秀。
这天一早,笔者陪着几位外地同行好友,兴致勃勃地向歙县新近开业的新安江漂流中心走去。嗬,今天参加漂流的人真多!站在城西古关桥头的漂流码头上,透过飘动的薄雾放眼望去,只见清澈透亮、风平浪细的江面上千舟竞发,一只只满载游客的橡皮艇,就象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花瓣,随减水漂去。穿上救生服,荡起小木浆,我们开始“漂”了起来。游艇穿过古关桥,水面显得宽展平缓,这里是丰乐、富资、扬之、布射四水汇合之处。西北岸是高楼林立的新区,东南岸则是古色古香的老城。环视东西南北,那古老的万年桥、太平桥、现代的练江桥、古关桥凌空飞架。太平桥到了,我们一边听导游介绍,一边欣赏古桥。这是我省唯一幸存的公路古石拱桥,它建于明弘治年间,一色的红砂岩,16孔,全长268米,气势恢弘。
小艇在轻轻的浆花声中穿过桥洞,仰望西侧,那马头白墙阁楼后园林绿荫间的曲廊石碑时而可见。那就是闻名的太白楼和新安碑园。公元744年李白曾在此饮酒赏月,后人为纪念大诗人入歙特建此楼,故文人墨客多会于此。翘首仰望,左岸是花红柳绿的多景园,右岸是千峰竞秀,万壑鸟鸣的徽州国家森林公园。“看,古塔!”坐在我身后两位搞摄影的朋友从江水的倒影中发现掠影清波的长庆塔不约而同地喊出声来。我们随着导游程小姐的指向望去,只见巍峨的长庆古塔高耸在西干山下。据她介绍,此处原有十寺,北靠丛林,晨钟暮鼓,为佛教圣地。此塔为七级浮屠,楼阁式、实心方形,高23.1米,须弥坐五层,四周绘有佛像图案。四角飞檐铁制风铎,微风吹拂,叮当悦耳,犹如在给我们讲叙着一个个悠久的历史故事。
“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浆花在向后扩散,小艇在向前游动。不知不觉到了水流湍急的碎月滩。这一带江滩,夜晚月光洒在水面上,只见波光粼粼,恰似一堆浮动的碎银。艇在起伏中向下游急速漂去,我们把手伸进水里,可触到一块块鹅卵石,俯下身子,把脸贴进水面,一阵阵浪花扑溅在脸上,真有说不出的凉爽和快意。我正入迷地听着导游解说,忽听前面的游艇上有人喊“渔梁古坝到了!”一支烟功夫,游人都从岸边下艇争先登上大坝,驻足领略它那古老而神奇的风采。渔梁古坝是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是著名的徽商水运码头,建于唐,长138米,高4米,垒石18层,横截练江。坝体由一块块精凿而成的长条花岗石砌筑而成的,石条与石条之间镶嵌着的小石栓。尽管石质坚硬,历史的沧桑、巨大的水流已将石条冲击成圆滑的石栓,坝体已形成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石窝、石笋,酷似一幅龙宫奇景。坝口江水倾泻直下,奔腾呼啸,声响如雷,另人触目惊心。被人誉为中国的又一都江堰,人们在这里看到了古代徽州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站在坝上仰望左侧,马头白墙,错落有致,古镇村落古韵生辉,远眺右侧,紫阳山峰峦虎踞,林葱竹翠。
浓浓的水雾托起小小的游艇,隆隆的涛声,迎送漂流的客人。我们坐上游艇继续向下游漂去。终点浦口是新安江和练江的交汇处,此时江面开阔,绿波荡漾,美不胜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