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论 前 沿

   名 城 专 家

   研 究 花 絮

   名 城 保 护
栗德祥
发表日期:2009/1/20 13:51:08   阅读:2246次


  栗德祥 教授,男,1942年6月出生,满族。
  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
  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1983年赴法国访问学者一年。
  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建筑研究所所长,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
  教育与职业实践工作委员会委员,《建筑学报》《建筑师》《世界建筑》编委会委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02年4月荣获法国政府授予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栗德祥:城市建筑注重生态,生态环境注重指导思想]

  我想别墅也好,或者说独立式住宅也好,这是我们建筑类型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谈建筑创新和别墅建筑的创新,应该是一致的,所以这样我就想就别墅这个题目做一个引子,我想谈一下关于建筑创新的一些思考问题。我想这对别墅界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在当前的中国,从决策者到使用者,开发者,对建筑的要求多注重形式,比如说欧陆风,还是北美的形式,还是传统的形式,多注重形式。相应建筑师的建筑创作也多注重形式。近年来在中国大地盛行的欧陆风、拷贝风、模仿风,造成了城市和建筑地方特色的丧失和文化品位的下降,国外建筑师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给我们带来了新风和启示,然而创造中国城市和建筑未来的主体还是中国建筑,所以我们必须解决城市和建筑创新的问题。

  要想创新和发展,我想重点还是要在内涵上下工夫,即重内涵,轻形式,也就是说内涵重于形式。其中内涵之一就是城市建筑,要注重生态。生态环境建设,所以指导思想整体的生态建筑观,建筑不是鼓励的,是和整个生物圈结合在一起,是其中一个环节,也就是说我们个体建筑和场地是相通的,我们的建筑实际上是开放性的,和室外场地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要建立全寿命的观点,不光是看我们使用的这段时间或者是建设这段时间,从材料生产合建筑物的终结要有全寿命的观点,我们要考虑建筑建成以后对自然生态的影响,资源的有限性就决定我们在建设当中考虑高效利用解决以及保护地球上的资源。

  另外就是要建立复合的生态系统。人工系统、自然系统、人文社会系统,这些系统共同构成复合的生态系统

  还要建立生态优先的概念。就是我们现在地球已经到了你要不重视它,我们将来生存受到威胁这样一个地步。

  还有一个就是学科交叉,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多学科交叉合作。

  还有人居环境积极化的问题。就是我们要显化积极因素,要转化消极因素,要重在转化,尤其是选址的时候,不是哪块好选在哪,而是把差的地方通过建设变成优美的环境,把好的环境还要建立下去,这样才能持续发展下来。

  关于积极化这里面有几个手段,资源整合的手段,比如说把城市的边角料通过我们的整合变成十亿人活动的休闲广场,还有用地更新的理论,比如说上海新天地传统的建筑好的保留下来,差的把它拆除以后变成新的建筑,新的旧的有机结合,这样就形成在上海的一个亮点。还有变废为宝的原则,我们有很多的废物因为用的时间不对,地点不对,如果转换一下就变成宝贝,就是变成资源。

  现在提倡循环经济,实际上就是把一个企业的废料变成另外一个企业的原料。还有就是要积极看待限制条件,限制可以出杰作。比如说像流水别墅,他们有的是在苛刻的条件下,甚至我们认为那是不可建设地段,接受挑战就变成名作,像这个地段一点特点没有,一点限定都没有,自己提出限定新建筑五点精神,五点精神用在建筑上就变得非常好。

  还有粗粮细作,我们把一个广场原来是绿地用当地的材料,当地的树种变成一个人性很旺的休闲广场;还有公众参与,就是把公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像福莱堡,都是使用者和建筑师共同策划,由建筑师来设计这样一个社区。

  还有像希腊圣德里岛,这个是没有设计院,是公众参与的。创造积极空间,这是我们在设计中要创造那些维和的,人可以在里面活动的这样一些空间,尽量减少那些边角料的空间。还有形式追随解决问题,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抓住这个用非传统的办法把它解决了,新的形式就诞生了。比如说像皮亚诺对当地传统部落的建筑,以及对气侯的分析,最后形成这样一个生态。还有就是扬长避短,就是我们学别人的东西,不要跟着别人学它的形式,我们要挖掘我们自己的长处,这样就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赶超,比如说印度柯瑞亚走的路就是这样一条路。

  还有构建精神支柱,有的地方已经消极化,我们通过构建一个精神支柱的办法把它带动,大家都比较清楚法国居门的建设就把这片地区激活了。西班牙比尔堡,这个城市已经衰落了,通过这样几个著名建筑师的作品振兴了,还在继续往下做。

  还有就是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关于生态化场地设计,一个是关于清华超低能耗楼的设计,超低能耗楼是指建筑个体设计,采用生态技术达到节能的效果这样一个结果,一个主要是建筑外围结构采用可呼吸幕墙、植被地面,室内环境控制有自然通风、风压、热压、自然采光、自动板调节,空中花园,在节能方面就是用燃料电池、太阳能利用,如果有条件尽量用地缘热泵,这是目前来说初装费和中央空调差不多,但是运行费可以减少一半。

  场地设计不是一般的把交通解决了,把绿地面积够了就行了,我们要通过植被的布局,能够保证绿容率,保证植被的生态功能, 同时构建局部植被网络与外部网络连通。通过植被的配置,进行风环境的优化设计,夏季能够引风,冬季能够挡风。这是生态场地的设计,这也是在第二个绿格里面,就是要求用地只能用整个绿地的3%,这是对它风环境的设计。

  当然我们还要把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引入教学,就是在培养人才来讲从学生时代起就应该灌输生态的意识。在生态上会产生一些惊人的变化,在国际交流中也是如此。

  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其中有《建筑空间环境与人——建筑空间感知理论要点》、《提高教学质量,迈步走向世界》、《共创有特色的城市》、《建筑学的千年涅槃---建筑的学科困境与自我解救》、《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建筑教育特色》、《人居环境积极化》、《对生态环境设计的认识与探索》等。

  完成或合作完成数十项建筑设计,其中“纺织部大楼改造工程”获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央美术学院迁建工程” 获’95首都建筑设计汇报展十佳方案奖,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

  与法国建筑艺术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共同策划筹办了1995年北京《法国当代建筑家作品展》和1996年巴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及当代建筑展》。1999年与法国建筑艺术协会主席合作主编《法国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

  多年来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及教学管理工作。1993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为第三获奖人。

  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交叉建筑学与生态建筑学。近期完成的项目有: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发展区生态规划、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

   请您先登陆或注册后再发表评论,用户名同中国名城论坛一致!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