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论 前 沿

   名 城 专 家

   研 究 花 絮

   名 城 保 护
吴耀东
发表日期:2009/1/20 14:47:52   阅读:2654次


吴耀东,1965年生。
  1987年获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后从师于汪坦教授,1989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1992-1995年,获日本文都省奖学金资助由国家公派到日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留学,在日本著名建筑史家藤森照信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论文课题“日本现代建筑”的研究,1995年获日本东京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建筑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清华建筑学博士后研究员,在关肇邺院士和胡绍学教授指导下从事“现代建筑发展的比较研究”。现为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吴耀东:外国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师的挑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建筑师经历了四次外国建筑师挑战的浪潮。第一次浪潮出现在50年代,受当时"苏联"建筑的影响,追求建筑的"民族形式与社会主义内容",以北京十大建筑为代表。第二次浪潮是文革后70年代末出现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的追求,其实是第一次浪潮的回潮和复演,以毛主席纪念堂等作品为代表。第三次浪潮是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各种西方建筑思潮进入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中国建筑进入迷惘、彷徨与多元化探索阶段,出现了"京派建筑"与"海派建筑"等不同的建筑走向。第四次浪潮是90年代外国建筑师大量进入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可以简称为中国建筑师"合作与自我革命"阶段,此次浪潮远比前三次来得剧烈、深远和持久。

  总体说来,今后中国建筑师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不得不迎接挑战与主动迎接挑战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在挑战面前,最重要的是中国建筑师主动迎接挑战的健康心态,反思自我,取人之长,不断壮大自我,最终以强有力的综合竞争能力赢得市场。在新世纪的新挑战中,外国建筑师的进入只是其中一种形态。中国自身设计体制的调整和完善、中国建筑师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中国建筑市场合理有序的发展等,也是完善自我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应该说,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我们自己,来自于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地面对自己,把自己放在大的市场和行业的背景中对自身的能力、业务水平、战斗力进行客观地重新认识和评估。

  在中国建筑师所经历的四次浪潮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建筑课题,那就是"用心保护优秀文化遗产与面向未来的开拓创新"。其实,用心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与面向未来开拓创新的能力同等重要。有评论说,中国建筑既没有很好地保护优秀的文化遗迹,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在不断被侵蚀和破坏,同时又没有产生出更多富有创造力的新建筑。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上述两种能力是并存的,两者并肩而立,更多反映出新建筑与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对话关系,典型的例子可以举出巴黎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和蓬皮杜文化中心。而在中国,尤其是在许多重要的城市建筑作品中,许多情况下是试图把两者苛求在同一栋建筑物上,企图让重要建筑"既民族又现代",这种要求与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但实际呈现出来的情况是,如此追求的大量建筑作品只是在形式的表象上做文章,"非驴非马"也就在所难免了。

  中国国家大剧院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事件进行考察,需要关注事件的产生过程、产生机制和产生背景,而不是单单把关注的焦点指向还只是图纸阶段的设计方案。国家大剧院第一轮竞赛评选出5个入围方案,有4家分别来自法国、英国、日本和德国,中国只有建设部设计院提供的设计方案入围。其中想探究的是,在面向新世纪的中国重要建筑的创造中,中国建筑师捕捉到的东西是什么?立足点与其背后的设计思想何在?不同的人在仔细品味后想来都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世界建筑发展到今天,在建筑的形式问题之外,还有更多其他的建筑课题需要关注: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绿色、节能、材料、技术、功能、工艺和细节作法等等。如果把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登陆与日本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考察后不难发现,日本建筑师更多在关注建筑技术层面的课题,甚至把风格也当作技术来学习,最终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创造出了大量新的、日本的优秀建筑作品,可谓"和魂洋才"。而中国建筑师对建筑文化层面或曰风格层面的过份关注,阻隘了建筑实施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以至在当今表象化繁荣的建筑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建筑思想和设计哲学的贫困。需要扪心自问的是,中国的设计研究院有多少拥有自己的设计研究成果?设计与研究本密不可分,没有研究为依托,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设计从何而来?如果中国建筑师都能够以做学问、做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设计工作,那中国建筑就大有希望,设计产品本质的、内在的质量提高就大有希望。

  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活动,促进了中国建筑的繁荣和提高,北京香山饭店、上海金茂大厦、北京中国工商银行等大量优秀建筑作品都说明了这一点。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大量外国建筑师登陆中国,其市场与商业层面的驱动因素是主要的,创造中国新建筑、新文化的责任还是责无旁贷地落在扎根本土的中国建筑师身上。对待外国建筑师登陆的冲击,应该谨慎两类主导思想的偏颇。一是"崇洋媚外",因为中国的确有其自身独特性的一面,盲目崇洋会导致脱离中国自身土壤而放弃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努力。二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曰"国粹主义",这会导致中国的固步自封,进而失去对异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从而阻碍中国建筑向前发展。

【学术成果】

  现专业研究范围曾涉足欧美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中国现代建筑研究、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研究和亚洲现代建筑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等领域,并对中国主要城市建筑、日本、香港 、澳门、台湾、越南、泰国、新加坡以及欧洲的法国、德国、瑞士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已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余篇,同时有百余篇译文、评介国内外建筑师、建筑作品和简讯的文章面世。专著《日本现代建筑》(吴耀东著)一书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主办的1999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即“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三等奖,并获第十三届(1997年度)北方十省市(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获奖作品】

  从事建筑设计研究工作以来,先后游历多家世界著名建筑师事务所和建筑设计公司,在清华大学从事了十余项建筑工程的建筑设计和方案竞赛,并多次在大型建筑设计竞赛中夺标。其中主要有北京新华丰大厦(1996年设计)、温州汇雁荡山体育文化娱乐中心(1997年设计)、云南省自然博物馆(一等奖中标,1997年设计)、清华大学逸夫技术科学楼(1998年竣工)、浙江省台洲市经济开发区开元路和经中路商业街工程(一等奖中标,1998年设计)、成都市双楠广场(一等奖中标,1998年设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体育活动综合馆(一等奖中标实施案2000年竣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宾馆扩建工程(一等奖中标实施案2000年开工建设)和北京风林绿洲住宅项目(40万平方米,2000年开工建设)。1998年-2000年,参加中国国家大剧院工程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并最终由法国巴黎机场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投标的方案中标。后应法国巴黎机场公司总建筑师Paul Andreu 之邀,代表清华大学,赴法国参加中国国家大剧院工程的合作设计任务。

   请您先登陆或注册后再发表评论,用户名同中国名城论坛一致!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